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及建议

2021-07-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农村小学教师面临诸多的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面临诸多的挑战。农村小学教育条件有限,教育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农村小学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农村小学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思考;建议
   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十分重要,关乎小学教育水平的高低。为了让农村孩子获得优质的教育,本文以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为出发点,探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需要农村小学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农村小学教师承受巨大的教学心理压力。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比较匮乏,很多教师要承担多科目的教学任务,使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巨大。另外,多科目教学任务使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知识,无法提升教学能力,使教师心理产生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的焦虑。其次,农村小学教师面临“职业瓶颈”。虽然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职称评定向乡村小学倾斜,但是倾斜政策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很多农村教师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发表“教研论文”,使他们在“职称评定”上无法前行。最后,面临家长过高的预期与农村小学现实存在的差距,使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不强。农村孩子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作为走出农村的唯一渠道,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有着超高的预期。而现实中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硬件、师资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村小学教师很难在教学实践中感受“教师职业荣誉感”,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二、改善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措施
   1.政府教育部门要在政策上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倾斜
   对于改善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措施,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的关怀。减少农村教师工作量、提升小学教师职业荣誉感、畅通农村小学教师晋升空间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有了充裕的资金,农村小学就能够采用“高薪”来吸引教师人才,壮大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减轻教师工作量[1]。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将部分教育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小学教育,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获得充裕的资金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教师人才,壮大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政策倾斜,如,制定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专门针对乡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保障的政策,让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得到晋升,工资、绩效发放更有保障,从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丰富农村小学教师的娱乐生活方式
   农村小学的学校选址一般比较偏僻,距离城镇比较远,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非常不方便,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常年住在学校,很少有娱乐活动,缺乏与人的正常交际,这样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利于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这种现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娱乐活动设施,可以在学校里创建一个小图书室、微机室、乒乓球室等,为教师提供娱乐活动的场地,教师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能够通过健身、读书等方式放松心情,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师维持良好的工作心态,让教师形成健康的心理。另外,学校还要为教师的人际关系交流提供便利[2]。例如:学校可以组建一些社团,在节假日时,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提供机会。教师在活动中,与趣味相投的同事、朋友相互沟通工作经验、分享生活乐趣,舒缓教师在教学中的“沉重”心理。良好的互动、交流还能够创设融洽的工作环境,使得教师能够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在面对学生时能够保持和蔼、友好、平等的态度。
   3.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这是对教师最基础的职业要求。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是要正确面对压力,教师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现状,通过科学规划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要磨炼意志,农村小学教师要经得住诱惑,加强思想教育学习,在人格修养方面下功夫,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例如,在其他教师提升职称、待遇时,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抵制消极思想,保持乐观状态。三是要积极进取,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农村小学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和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
   总之,健康的心理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前提。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社会、政府、学校和教师应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健康的心理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岩.基于新时代学生需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学,2020,453(8):16-19.
   [2]朱仲敏.基于胜任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思考与建议[J].现代教学,2020,453(8):20-2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
  [2020]GHB1510)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