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活力课堂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优化策略探究

2021-07-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摘 要:音乐学科的优势在于其情感培养的教育功用,然而老套、陈旧、缺乏生机的教学课堂却并未使情感教育的功效得以发挥。由此,基于“活力课堂下”的视角,浅谈小学音乐活力课堂情感培养优化的功效,并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注入活力、深层挖掘教材的活力因素、师生之间深化情绪的感染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学生音乐情感的策略,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奠定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活力课堂;小学音乐教学;情感培养
   音乐是蕴含丰富情感的一门艺术类课程,不仅充分显现了创作者的思想和真实情感,还带给演唱者、欣赏者、学习者深刻的情感体验。音乐新课标重点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是音乐教育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1]而单调、枯燥、缺乏生机的音乐课堂,正是造成学生音乐获知欲望下降、提不起热情的重要原因,由此,打造出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为师生、生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传递和交融打造舒适的暖床,使学生强烈的学习驱动力油然而生。只有在活力四射、充满生机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用心、以情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深刻领悟艺术的真谛,,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优化的教育功效
   音乐是一类以情感为载体的重要艺术,在对作品及生活的真实情感体验中,领略音乐艺术无与伦比的魅力。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质并不是停留在教会学生学唱和唱好很多歌曲的层面,真正意义是让学生在学唱、赏析音乐作品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深刻领悟和寄托,而缺乏生机、活力的课堂无法更好地达到情感培养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活力课堂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优化学生的情感起到了巨大作用,学生能在作品创作的背景中投入深切的情感体验,逐渐感悟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欲望呼声,收获更多的感悟。小学音乐教学活力课堂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良好道德、高尚品格方面都产生了理想效果,学生在活力四射、热情洋溢的音乐学习中,能深刻领悟到音乐的内在魅力,获得情感的良好培养和优化,心灵得到涤荡,从而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基于“活力课堂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优化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学音乐的情愫
   良好的学习情愫是保障高效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充满活力、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情感铺垫。在创建活力课堂的理念下,教师营造出具有生活色彩的教学氛围,学生会感觉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一样地放松,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情感,继而提高课堂的活力。[2]例如,构建《大鹿》的活力课堂中,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将课桌全部挪到四周,中间留出一块场地,课中播放各种鸟叫、多种动物嬉闹声的背景音乐,并面带惊奇的神情问道:“孩子们,你们认真听听这是哪里呢?”大家不约而同地答道:“大森林里!”这时学生热情高涨,然后教师把大森林的背景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紧接着问:“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为什么呢?”大家都积极踊跃地抢答:“大森林里有很多大树,空气好,是天然大氧吧。”有的说:“还有很多可爱的、温顺的小动物!”接下来插入《大鹿》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问:“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森林里认识一些小动物,你们猜猜是谁。”整个课堂热情四溢,学生欢呼雀跃,推进了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和优化。
   2.借助多媒体注入活力,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万物都是通过外在形象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的,小学生认知稚嫩,缺乏经验,事物以更生动的形式再现,便越会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触动。”[3]借助多媒体打造活力课堂,将抽象、虚幻的作品变换得形象、具体,枯燥、乏味的课堂景象不再继续上演,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对作品的获知欲逐渐增强,不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例如,建构《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活力课堂中,教师将这首歌曲反复播放给学生,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及情感,随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述此歌的创作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逐步了解到王二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追溯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英勇对抗、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接下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现王二小相关影视资料的剪辑,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王二小英勇故事的感悟,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视频逐渐领悟出此歌所要传递的情感,与创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最后,教师还添加了很多抗日人物相似的英勇事迹,因为同样的英雄事迹都有共同的爱国情感,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得到了塑造和培养,以后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便会轻松辨析不同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正情感内容。
   3.深层挖掘教材的活力因素,使教学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小学音乐教材蕴含的内容都是音乐专家、研究者潜心精选、多次斟酌评估才得以确定的,所定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智发展及接纳事物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诉求。所以,构建活力课堂培养学生情感的过程中,应全面掌握、高效利用教材重要知识点,充分挖掘出教材深层的活力因素及精髓,将其蕴含的思想、情感元素完全得以诠释,逐渐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比如,构建《蜗牛与黄鹂鸟》音乐作品的活力课堂时,教师在教授唱法、纠音的同时,还可以对蜗牛做法的可取之处进行深入阐释分析,教师便以深层挖掘教材本身的活力因素入手,要求学生在激烈、活跃的互相讨论中全面表达内心的想法、尽情抒发最真实的情感,从侧面折射出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归属,掌握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师适时进行监督和指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使他们在后续学习中能主动去挖掘歌曲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及情感,不断推进自身音乐情感的培养和优化。
   4.师生之间深化情绪的感染,实现学生真实情感的创编
   情绪是不同情感的外在明显表现,良好的情绪一定会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力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以充满活力的表情、干净利落的衣着、和蔼可亲的言行来感染学生的情绪,学生内心深处喜欢这样的教师,继而师生之间的情绪得以互相感染。同时,教师需适时把控学生情绪的变化动态,努力营造出活力满满、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激情饱满的状态下萌发出创造的热情,内心的情感得以外显和宣泄。例如,在《小背篓》的活力教学中,教师以童年时代妈妈如何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故事拉开了帷幕,又讲起本年级一个叫王芳的女孩的故事。她的爸爸因车祸离世,妈妈重病常年卧床,她幼小的肩膀担负起照顾家的重担。然后,教师展示了几幅图,有妈妈照顾孩子的,有孩子在给卧床的妈妈端药的,此时引导学生:“世上最伟大的爱就是妈妈的爱,妈妈为我们健康成长付出得太多太多,以后我们要怎么做呢?”学生的口径一致:“一定要用心回报妈妈,多替妈妈分担。”这时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内容,通过乐谱练习、节奏训练和掌握歌词一系列流程牵引学生的专注力进入“妈妈背着小背篓”的歌曲情境中,最后,教师以“妈妈照顾孩子”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歌词的重新创编,学生爱妈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的“双育”(育心、育情)得到了深入發展。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