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我国地方工科教育虽然在探索和发展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目标要从专业能力培养转移到工程能力培养上。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也要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要求,由专业中心向学生工程技术职业发展中心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工科的建设方式,完善工科教育环节。基于此,从工科教育的发展出发,探究了地方工科教育环节的总体建设思路,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该思路的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地方工科教育;教育环节;总体建设思路;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6-0026-0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高校作为工科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教育环节、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工科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难以适应快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工程技术要求,同时在合作交流能力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当前,各个地方的高校都在努力改善这一问题。很多地方工科院校都在通过工程教育改革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既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又能满足产业转型和升级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一、工科教育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高校在经过院系调整之后开始进行工科教育,并在其中实行了行业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专业教育的分科比较细致,学生在其中可以接受到更为专业的工程训练。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境方面,学校会围绕着工科专业的实际要求来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掌握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工程设计、工程研究以及工程实施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多数的工科毕业生都能够被分配到特定的岗位上工作,他们也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满足岗位要求。在这个时期,高等院校的工科教育可以满足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建立起来,高校毕业生开始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向用人单位自主选择和毕业生自主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充分体现“大学精神”的通识教育开始逐渐取代了过去专业性强的教育模式。1998年,教育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原来的1039种专业削减到249种,以此来使高校工科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和择业服务。
在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过去“精英教育”到现在“大众教育”的转变,各个地方工科院校也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更好地解决工科毕业生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问题,全球二十多所大学共同开发了一个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该模式主张使工科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技术中深厚的应用知识,同时培养他们构思、设计的能力和对新产品和新系统进行运作的技能。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完成复杂系统工程的开发,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开发环境。过去工科教育的着眼点在于要求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新工科教育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着眼点放在了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个人能力上。
二、地方工科教育环节的总体建设思路
(一)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抓手,,推进专业建设
首先,地方工科教育可以引入专业认证的理念,促进专业改革与专业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用来衡量工科专业制订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合格性评价体系,这是确保工科毕业生能够达到专业培养要求的质量保障。地方工科教育可以将专业认证作为基础来加强专业学科的内涵建设,提升师生对专业建设模式的认可,提高工科专业教育的质量,并在其中体现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其次,地方工科教育可以通过辐射带动的方式来鼓励学校的优势专业参与到认证活动当中来,这是持续提高专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确保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工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最后,地方工科教育还可以从制度上构建保障机制。比如工科院校也可以制订相关政策,拓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范围,使各个专业能够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构建专业特色。
(二)以教育成果为导向,优化培养方法
首先,地方工科教育需要聚焦专业特色,明确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整体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它是专业知识结构建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以及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同时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地方工科教育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时候,需要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的协调性,并将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体现出来。同时,培养目标还要根据毕业生的自我感受、用人单位的反馈来进行调整。其次,地方工科教育还要做好对培养目标的分解,进而确定学生毕业的要求。在这个过程当中,各个工科专业可以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所发布的毕业要求将培养目标分解为多个指标点,然后设置各个指标点的支撑和对应课程,并根据不同课程对毕业的支撑强度来确定其在教学当中的权重,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毕业要求和课程支撑的相关性矩阵,这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体系制订的参考。最后,地方工科教育还需要建立成果导向,做好对课程体系的梳理。课程体系可以看作是专业课程的排列组合,同时也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各个工科專业在课程体系规划的时候都要关注目标导向,根据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来进行反向设计,并对当前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做好对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各个专业的课程内容都能够涵盖专业认知的通用标准,达成学生的毕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