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工匠工坊的高职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9-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书阁 赵鹏举 邓丹枫 孙文成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27期 本文字数:2661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托工匠工坊开展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匠工坊的“产教研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匠工坊的运行管理、育人方式、评价考核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为高职院校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    鍵   词]  工匠工坊;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036-02
   一、引言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 10大领域。为满足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国内众多高职院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开展机器人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然而,机器人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关系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并且机器人领域的细分岗位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不同,国内外主流机器人产品的编程语言和操作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机器人技术的教学课程都针对明确的产品平台和就业岗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岗位技能要求也随之快速变化,传统专业所采取的学徒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机制在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中也逐渐难以奏效。因此,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卓越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以及人工成本的快速提升,促使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快速增长,机器人产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国内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机器人专业,开展机器人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设施配套不足。2012年高职院校首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13年有2所,截至2017年全国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400余所[1],高职院校培养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在 2020 年将达到 8.53 万[2]。然而,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践教学所用设施设备价格昂贵,投资巨大,许多高职院校在机器人实训室建设方面进度滞后,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缺乏,学生实践学习参与度低,教学效果欠佳,无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专业性不强,缺乏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机器人技术具有高技术集成度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软件、传感器及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等各个方面,技术应用门槛高,学习难度大[3]。许多高职院校针对招收的大量学生,采用传统的规模化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始终停留在技术操控阶段,缺乏卓越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社会各行业对机器人技术高端人才的需求。
   最后是以学校为主导开展专业教学,企业参与相对较少。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探索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机器人技术人才,然而,这些培养模式过于依赖企业导师的岗位技能指导,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教育,企业短期内难以获得实用人才和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参与意愿逐渐降低,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校内开展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实训室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大多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困难。
   三、工匠工坊在高职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一)工匠工坊的内涵
   工匠工坊是目前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为目的,在综合考虑高职教育环境和企业人才岗位需求的情况下,利用“项目任务驱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培养机制,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岗位技能、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4]。
   工匠工坊由现代学徒制发展而来,在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机制下,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和人才发展定位制定培养目标,以企业项目和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资源,依据岗位任务考核标准制定学生学业考核指标,从而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统一[5]。与现代学徒制的规模化、普遍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匠工坊一般为培养行业领域内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因此在高端人才培养效果方面要优于现代学徒制。
   (二)高职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的工匠工坊培养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在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实践平台建设滞后、高端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探索利用工匠工坊开展教育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基于工匠工坊的“产教研创”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机器人行业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深度融合学校和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实训室,以及企业的设备、项目、技术、人员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双方共建机器人技术创新实践工匠工坊。依托合作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实践项目开展创新实践教学,重点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学生参与下,将校企合作项目研究成果进行科技转化,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撰写并发表科技论文,申请国家专利,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在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深入发掘项目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将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运用于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为机器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工匠工坊的“产教研创”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匠工坊卓越人才为中心,从企业产业项目、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和学生岗位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形成一个闭环良性循环控制模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推进机器人技术卓越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