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先“入心”,再“入行”

2021-10-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董立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37期 本文字数:2472

  [摘 要]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做到“入心”“入行”。探讨“榜样+评价”双管齐下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从大国工匠、优秀师生等榜样入手营造育人氛围、赢得学生认同,实现“入心”;继而在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以多元化的评价激励中职生逐步提高自我认知,逐步将“精益求精”化为行为自觉,实现“入行”。
  [关键词]  榜样;认同;评价;自觉行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74-02
   自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培育“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品质的保证,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面对这一时代要求,职业教育人责无旁贷。与培养技能不同,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培育工匠精神需要“走心”。因此培育工匠精神首先必须做到心理认同——“入心”,然后才能实现行为自觉——“入行”。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工匠精神获得中职生的认同,并成为自觉行为呢?我们的实践表明,“榜样激励+评价鼓励”双管齐下的方式是培育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入心”——树立多层次榜样,赢得学生认同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向往独立,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与高中生相比逆反心理更强,对家长、教师的说教容易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因此,培育中职生的工匠精神仅仅依靠说教、宣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获得他们的认同才有成功的可能。
   (一)宣揚时代榜样,以民族自豪感赢得学生认同
   当下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量杰出人物、典型事例。其中符合工匠精神的例子很多,我们从中选择贴近学校专业、贴近学生认知的事例用于营造校园氛围。
   我们利用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结合学校的“陶文化”,组织开展“大国工匠,陶铸典范”的主题宣传活动,介绍“火箭的心脏”——高凤林、“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发现胡双钱、顾秋亮、方文墨、管延安等都是钳工,而高凤林、卢仁峰、张冬伟、未晓鹏是焊工,裴永斌是车工,李峰是铣工,周永和是起重工,让学生看到熟悉的钳工、车工等普通工种同样大有可为。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也增强了其对专业、学校的认同。
   《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的热播,引爆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研究这些电影中出现的武器、设备,让学生从电影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武器,收集其前世今生的资料并向学生介绍。通过这样的主题研究,让学生看到先辈们从进口、仿造,逐步到自研自造,在一代代升级改造中的艰辛付出,体会到技术的进步正是一代代普通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结果。
   教师以邓稼先、钱三强等科学家自力更生开发“两弹一星”技术等事例引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其认识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可贵。
   从“大国工匠”到“两弹元勋”的时代榜样,让学生在民族自豪感中达成对工匠精神的认同。
   (二)树立师生榜样,以荣誉激励提升学生定位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的榜样。教师对工作的尽心尽力、对学生的关爱指导等言行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班主任”“我最喜爱的老师”等活动,并将获奖教师的事迹制成宣传展板,张贴在教学楼走廊上。这样既表彰了教师,提高了教师的威信,让学生对老师更易认同,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
   与教师相比,来自身边同学的榜样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因此我校特别重视先进学生的评选与表彰。为了适应中职生个性化发展更为突出的特点,我校设立了多样化的学生评优项目。我校设立有“学习之星”“技能之星”“进步之星”“文体之星”“礼仪之星”“诚信之星”“劳动之星”“卫生之星”“服务之星”等多项荣誉,让有一方面突出表现的学生就有获奖的机会,借以鼓励更多的学生争先夺优。对获得校级“××之星”荣誉的学生,学校不仅在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加以表彰,还和先进教师一样将其事迹制作成展板张贴。
   我校不但设计了多样化的奖项,还在荣誉级别和时间维度方面进行了延展:每月月底评选班级月度“××之星”,学期末评一次班级年度“××之星”,学年末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之星”。这一长时段、多品类、分层级的评优过程设计一方面扩大了获奖面,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因某方面的先进表现而获奖的可能;另一方面让常态化的评选过程成为宣扬正能量的途径,让争优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师生榜样的树立,让学生看到榜样就在身边;“××之星”荣誉的评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定位,为由“知”入“行”做好准备。
   二、“入行”——推行多元化评价,优化学生体验
   学生认同工匠精神还只是第一步,距离将“精益求精”内化为自己的行事准则还有不短的距离。陶行知先生曾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可见结合了反思评价的行动才能使人获得进步。在学校里,学生的“行动”并不少,但行动后的反思却很少。加上中职生多数毅力不强,存在“三分钟热度”的毛病,因此许多行动“行而无果”。我校尝试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劳动中引入适当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日常的学习、生活、劳动真正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
   (一)学习上引入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改进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