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俞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8期 本文字数:2449
[摘 要]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
课程,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该
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该课程中逐渐显示出众多不足。而在立体构成课程中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活力,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基于此主要就中职立体构成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立体构成;互动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200-02
立体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对立体的空间形态特征及造型规律进行研究,学生通过学习能主动设计出符合形式法则的新形态,并且这个新形态要有秩序性。因此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思维,并且要逐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互动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最关键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具有可行性。
一、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一)定义
互动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反馈,师生、生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主要依托载体是课堂,以教学活动形式来展开。互动教学模式重在“互动”二字,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甚至群体间的互动,是“教”与“学”的结合,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将这一影响作用于课程教学中,以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特征
互动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三点:多元性与差异性、平等性与情感性、动态性与反思性[1]。
1.多元性与差异性
首先互动教学模式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互动主体的多元性,不仅有教师,也有学生,甚至也可以包含
学校的管理人员。另外互动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也可以是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
其次互动教学模式的差异性表现在参与的主体上,不同个人、团体的思想存在差异性,其思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每个人的性格、经历不同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而互动教学模式正是有效利用了个体差异化的特征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2.平等性与情感性
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在互动教学模式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其都有参与互动、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互动参与的平等性也是保障互動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关键,因为只有在平等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得到真正放松。
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或是课堂外的管理人员,其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具有情感性,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正是由于个体的情感性才保障了互动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动态性与反思性
互动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性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的交流、观点的传达、活动的展开都是动态性的,也正是因为动态性才使互动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互动教学模式反思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互动后的反馈上,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启发,进而会作用于实践,能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三)意义
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可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立体构成互动教学模式实践分析
立体构成课程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强的交叉性,从立体构成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教学环节单一、设计作品流于形式、课程缺乏连续性与交叉性、创新性不强等缺点[2]。因此要对当前的教学实践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活力,加强作品讨论和问题反馈,以不断提升课堂质量。
(一)互动于课前,延伸于课内
针对立体构成课程,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及学习观,教师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对于“线材的构成”可提前搜集学生的认知和观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互动内容,借助互联网或智能手机实现与学生的线下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或意见进行整理,,在课堂中要有机融入学生的观点和认识,进而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进而增加学生对立体构成课程的好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互动收集到的观点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融入,不能盲目融入,要有针对性,要能对当前的立体构成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延伸到课内时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讨论,要把互动教学模式给予落实。
(二)巧妙导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立体构成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沿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要积极采用多媒体平台来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