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于奎花,魏丽霞,贺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6期 本文字数:2662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对于护理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但中职卫校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无法跟上医疗领域的发展。究其原因,无法摆脱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工作过程导向是德国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将其引入我国护理教学,是我国中职卫校对护理教学的最新探索。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导向;中职卫校;护理教学;现状;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090-02
现代医疗发展日新月异,护理专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及更新,这对中职卫校护理人才培养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变化迅速的医疗护理领域不同,中职卫校在护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依旧是传统中早已与现代医疗护理工作脱离的教学模式,致使其培養出的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专业能力不强[1]。为突破这一教学困境,诸多中职卫校引进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然而,其工作过程导向并不能与我国中职卫校的护理教学快速适应,还需要经历时间的磨合,才能使其在护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一、工作过程导向下中职卫校护理教学的现状
(一)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传统的中职护理教学中,通常都是采取“三段式”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设置大部分是2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为主,也就是“2+1”的模式。近年来,为提高护理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一些中职院校从德国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入我国的中职卫校护理教学中。然而,由于我国的中职卫校护理教学长期受到“三段式”教育理念的影响,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与我国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过来,致使其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挥出其实际价值。现代社会的医疗护理工作受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逐渐成为医疗护理的工作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医疗行业对于护理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等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
为了给现代医疗行业输送高质量的护理人员,帮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护理教学水平及质量必须相应提高。在这其中,中职卫校对护理教学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占据了其教学质量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国的中职卫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通常都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习惯于将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关课程在统一的学期内学完,导致学生只能长时间地面对护理专业的理论而无法对之付诸实践,极易让学生认为护理专业枯燥无味,从而消磨了学生对护理的学习热情。第二,中职卫校将其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教学课安排设置的实践相隔较远,致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无法知晓其在实践中的样貌,在进行实践课程学习时又对其理论知识记忆不深。与此同时,中职卫校在设置课程时,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对于护理专业没有充足的信念,对护理专业的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也没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发展。
(二)实训场地、仪器设备严重不足
实训场地与专业的仪器设备是中职卫校开展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我国大部分的中职卫校都设有自己的实验室,但是也面临着数量不够及规范不足等问题。尤其是部分中职卫校的护理实训场地在建设过程中只是笼统地为护理教学提供一个可供操作实践的场所,而没有根据其不同学科的实质教学需求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在护理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大部分以演示—学生训练—指导的流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对护理知识进行实践时缺乏切实的工作感受。另外,在护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其主体只有教师及学生,但在实际的医疗工作环境中,护理专业最需要面对的人是各种病患。护理教学中病患的缺乏,会使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护士的实际工作性质。
除此之外,由于中职卫校对于仪器设备的投入有限,导致其大部分仪器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替,出现老旧、落后等问题,使学生无法了解到目前医疗护理最新使用的仪器设备有哪些,使其中职卫校虽然有护理实践教学,但是依然与现代医疗护理相脱离[2]。在大部分的中职卫校中,其实验室在平常都是不对学生开放的,因此学生只有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才能进行相应练习。实训场地不规范、仪器设备无法及时更替及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等问题,都限制了学生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
二、工作过程导向下中职卫校护理教学的优化
(一)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偏向于对技术性的培养,因此,中职卫校要将实践教学放在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位置,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使护理实践教学更加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其课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实践课两个部分。这两大类课程不能进行割裂,要相互配合,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中职卫校还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与真实护理工作环境更接近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真实的模拟训练,促进学生护理专业能力及其他综合素养的提高。另外,中职卫校还可以结合护理教学的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的机会。
(二)以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建立模块课程体系
中职卫校在进行护理教学之前,应该对现代医疗行业的护理岗位有何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再根据其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护理教学计划,开设科学的专业课程,建立模块课程体系。在模块课程体系中,所有的专业课程之间都有其逻辑性,其必须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3]。为了在护理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更好地结合,淡化两者的边界,中职卫校在构建模块课程体系时,既可以将护理专业课及文化素质课相结合,又可以将基础理论课及实践教学课相结合,以此获得更好的护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