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1-12-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佘玉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6期 本文字数:2636

  [摘           要]  国家“职教20条”中所提出的“1+X”证书试点制度,现已成为未来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培育方向。中职院校在推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1+X”证书试点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新机遇,增强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力争培育出高素质综合型的会计人才。基于“1+X”试点制度的实施方案及具体要求,深入探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结合探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使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更进一步发展。
  [关    键   词]  “1+X”制度;会计专业;中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202-0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市场更需要能力平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中,要求职业院校将职业教育改革和地方产业创新紧密结合到一起,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型综合技能。笔者以所执教的中职会计专业为例,就如何依托“1+X”证书制度推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展开探究。
   一、“1+X”证书制度下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基于“1+X”证书制度推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对于促进校企双方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十分有利。但除弊革新绝非一件易事,从现阶段的具体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会计教学内容与“1+X”证书考核内容不相适应
   在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所开展的往往是独立的、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育过程中没有社会经济组织的参与和关注,培养出的会计人才理论性质过重,实践经验单薄,缺乏对多岗位综合专业能力的掌握,无法有效适应会计岗位需求。故在新时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育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履行工作职责的专业化会计人才。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随着“1+X”证书试点制度的全面推广和落实,中职院校也要结合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打造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年长的教师要了解信息化教学手段,明确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必要性,在课堂中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理论和举措;年轻的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实训,积累从业经验,将岗位实践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结合“1+X”证书试点制度对师资队伍进行全面培育,中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员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满足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1]。
   (三)会计课堂教学由注重理论转向强调实操训练
   传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缺乏良好的训练。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院校必须改变授课方式,将自身的课程设置和学术型院校做明显区分,在理论教学环节,多增加实践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就读期间能得到更多的实操训练机会。
   二、“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策略
   基于“1+X”证书制度推进会计教学改革,针对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中职院校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更有效地助推会计教学改革。
   (一)打造专业“课证通融”新模式
   当前的企业组织相对于财务会计更偏重于招收管理型会计人才,“职教20条”中也着重强调对新型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在改革中应保持足够的政策灵敏度,配合“1+X”证书制度引导学生学习新型技术和会计工作新内容。建议在对会计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时,融入X证书的内容,建构“课证融通”新模式。以我校会计专业为例,在2019年我校会计专业申报“1+X”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取得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原有课程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将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教学中,比如财税共享模块,这个内容中包括初期建账、票据录入、财税审核、纳税申报、档案管理,教师可以在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税收实务课程中渗透以上内容,在考试前一个月时间,针对X证书的内容,进行综合实训,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力求实现“课证融通”的目的。
   (二)加强“1+X”证书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有潜能的因素。中职院校应依据“1+X”证书的职业等级标准和具体要求,对教师团队的培训内容进行分类定制,如年轻教师缺乏从业经验,那么培训内容就主要聚焦在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培训增长教师的实践经验,弥补其不足。年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接触不多,那么培训内容就应重点关注教师的信息化手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過培训帮助年长教师熟悉信息化教学模式,帮助年长教师掌握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技巧。总而言之,在“1+X”证书制度下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当结合教师的不足,给予教师充足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培训机制,使会计专业教师投身于企业实践或者信息化教学环境,从中吸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度。
   (三)优化专业实训条件
   基于“1+X”证书试点制度,中职院校需增强学生对财务共享、财务云智能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程度。中职院校要及时补充实训硬件,增加学生对新型技术的接触机会,让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类信息技术,熟悉技术手段的应用方法,提高实训工作的先进性。同时,中职院校可以根据“X”证书的职业等级标准,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根据院校所在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现状,推动产教的深度融合,构建围绕“1”和“X”而建立的人才培养体系[2]。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