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婕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6期 本文字数:2499
[摘 要] 中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更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但随着各个行业
专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对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中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
专业实施教育改革,可以从学生的就业、创业角度出发。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都推出了“1+X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起到了导向作用。在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着重研究“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204-02
中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适应当前的行业环境,了解各行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面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等职业院校应采取改革措施,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启动“1+X证书制度”,这也是让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的重要选择[1]。在这种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行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更强,该专业的学生将技术灵活应用于专业岗位。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的导向作用,多层次推进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是培养适合该领域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1+X证书制度”的内在含义
在“1+X证书制度”中,所谓“1”就是毕业证书,这是所有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其中的“X”是用来证明专业技能的各种等级证书。学生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在规定的学习制度内达到学习目标,就可以获得学历。学生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水平证书,是指与证书相对应的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后经过测试和考核。证书的作用是证明这些专业技术能力,也可以說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需要通过证书来衡量[2]。
在“1+X证书制度”中,“1”与“X”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体现在综合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不同的证书对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要求。在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要获得毕业证书,就要求其成为较高职业综合素质的劳动者,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1+X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和各种等级证书相结合,证明职业技能从多角度促进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对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套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对技能鉴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对职业教育模式创新非常有利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等职业院校应打破原有的文凭制度,将其与各种等级证书相结合,证明其职业技能。我国中等职业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双证书制,逐步发展为“1+X证书制度”。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方式逐渐被职业技能水平证书考试所取代。这不是简单的换证,而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主要目的是适应当前人才领域改革的需求。采用“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全面掌握职业技能,适应当前的行业环境。即使产业不断升级,对人才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人才也具有良好的岗位适应性和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1+X证书制度”的新模式下,“1”与“X”的结合对未来人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发展中,学历证书是“敲门砖”,对其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凭可以用来证明学生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也有独立发展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中等职业院校应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导向作用,,承担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对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点。当人才进入专业岗位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1+X证书制度”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升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对课程新体系的推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新课程体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岗位标准对接速度加快。中等职业院校构建的课程体系始终是为了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因此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改革规划》,新时期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各行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近年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与企业岗位人才标准相衔接,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帮助学生提高岗位竞争能力
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实践教学,但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并不高。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后,通常可以毕业并获得毕业证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旨在通过考试获得文凭。由于学生不重视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进入工作岗位时,会出现专业能力不符合岗位要求的问题。
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的指导作用,了解未来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要求,以此为基础确定当前的学习目标,根据现有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职业技术能力,努力获得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在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1+X证书制度”的指导作用,意味着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传统,以新的方式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