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海霞 陈炳贵 陈艺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7期 本文字数:2438
[摘 要] 国家对高校
安全教育的重视,推动
安全教育正式走进高校课堂,许多高校对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安全教育的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总结安全教育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情景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并对情景体验式安全教育进行课程设计,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办法。最后总结情景式安全教育的创新性和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安全教育;情景体验;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76-02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视和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各高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理论知识的输入往往多于技能教授。在安全教育的教育模式上前人也做过许多尝试和探究,但是由于安全教育的硬件设施不足,大部分停留在科研阶段。基于以上传统安全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电力行业安全教育为例,引入一种情景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
通过情景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的引入,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性、系统性、时效性,实施手段不接地气,学生不重视安全教育,教育设施不足等问题,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人人自觉成为安全生产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二、安全教育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重视事故的后果和危险性,对于逃生技能方面的教育内容偏少,而针对专业或某种行业的安全逃生技能几乎没有涉足,导致学生遇到突发事件,完全没有应对的能力,缺乏实效。
(二)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实施手段单一
传统的安全教育实施手段单一,主要以讲座、考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或故事推动的“零星教育”为主,侧重安全知识理论的短时强化传输,这样的实施手段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没有长时间系统化的教育,教育效果都是暂时的。
(三)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安全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教育为主,学生主动性较弱。安全教育强调对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物品的配置使用,忽略人作为使用者的主体地位。安全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明白哪些环境、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有什么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學生遇到这些安全问题时如何自救、如何逃生,这是安全教育最终的目标。
(四)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的硬件设施不足
学校投入在安全教育的教学硬件、软件相对较少,相应的安全教育实训设施更是寥寥无几,当前,安全教育设施和场地的缺乏成为安全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阻碍。
三、情景体验式安全教育课程设计
在安全教育方面积极探寻新的方法和途径,大胆尝试新的安全教育模式,以电力行业的安全教育为载体,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安全教育中,颠覆了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通过本项目的设计与研究,拟在安全教育领域形成基于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情景体验式创新教育理念与实施路径。课题的研究内容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以知识目标为主,通过短时输入大量的安全防控通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理论的条款为主要目标。课题打破传统,对学院学生就业的岗位和电力行业的安全风险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设计安全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并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对应的场景分目标。
1.课程核心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部分,通过知识目标指导技能目标,通过技能目标验证并夯实知识目标,最终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1)知识目标:学生必须掌握的行业安全规程理论、制度理论、工器具使用规范理论。
(2)技能目标: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按照规范使用安全工器具;掌握逃生技能。
2.教学场景分目标
(1)跨步电压情景体验场景教学目标。
(2)带电剪线情景体验场景教学目标。
(3)线路过载情景体验场景教学目标。
(4)安全距离情景体验场景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整个安全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以教学目标和电力行业安全风险为内容设计的导向,设计理论引导内容,场景体验内容和现实情境的内容。
1.理论引导内容设计
每个场景的理论引导内容为对应的安全事故的理论知识点,对应安规或安全制度规范。
2.场景体验内容设计
电力安全教育场景的设置也要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场景,以反面场景为主,模拟人体触电、过载体验等设计教学场景。将跨步电压体感安全教育、过载体感安全教育、人体触电体感安全教育、带电剪线体感安全教育、低压电弧体感安全教育、紧急救护体验教育、安全工器具体感安全教育设计成为具有可实施性和具有安全保障的课程体验内容,对学生进行警示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