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荣艳娇 周琛 胡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7期 本文字数:2444
[摘 要] 以“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基础护理学
课程中女病人导尿术操作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基本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特色与创新三个方面介绍教学设计。其中教学过程设计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中讨论和课后拓展五个教学阶段。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教学设计;导尿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47-0074-02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1],在总体要求与目标中提及“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支撑”。在“三教”改革中,如何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已成为“课堂革命”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这种“讲授式”教学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睡觉、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都是有弊无利的。本文探讨将“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
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对分课堂”是由张学新[2]教授提出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阶段,在“对分课堂”的基础上,讲授前增加课前准备,讨论后增加课后拓展,共五个阶段。现以女病人导尿术教学单元为例,介绍如下:
一、教学基本情况
(一)教学内容分析
女病人导尿术选自模块三(住院患者护理)中任务六(排泄护理),为2学时。学生前期已学习无菌技术及异常排尿的护理,具备一定的无菌观念。同时,本课为后期要学习的男病人导尿术及留置导尿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于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开设,学生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人体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按护理程序实施基础护理操作,具备护患沟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对形象知识易于接受但缺乏护理临床思维;缺少自主学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专业职业技能要求,制订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目标。知识目标为掌握导尿术概念、目的及用物准备。技能目标为能独立为模拟患者实施导尿术操作;能把导尿术的注意事项灵活应用于操作中。素质目标为激发学生对导尿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操作中动作轻稳、尊重患者的隐私。思政目标为加强学生爱伤观念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为女病人导尿术的实施过程。教学难点为导尿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过程设计
将“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中讨论和课后拓展五个教学环节。依托我校在人卫慕课平台上线的基础护理学在线开放课和云班课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课前准备(线上学习)
(1)课前一周教师在云班课平台上传导学单、教学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2)教师督促学生进入云班课及人卫慕课平台,按照导学单要求完成课前学习及课前检测任务。(3)课前教师进入平台了解学生查看学习资源及课前检测情况,根据学情分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好课前准备。
(二)课堂讲授(线上线下学习)
依据对分课堂的讲授原则讲授部分按照讲授顺序将讲授内容分解为以下五个教学步骤。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云班课随机选人回答上次理论课学习内容,了解学生上次课学习效果。问题1:从哪些方面评估患者尿液是否正常?问题2:简述尿潴留的概念及原因。问题3:应从哪些方面为尿潴留患者提供护理措施?
2.案例导入,明确任务
案例引入,手术后5小时未排尿的女性患者,并出现尿潴留的典型症状体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女病人导尿术操作。
3.强调精讲,注重留白
通过展示课堂目标,告知学生学习重点及难点。教师在讲授时,重点讲授教学重点及难点,其他内容留给学生内化吸收时学习。教师讲授时,在书本上记录,标注出重难点,,教师也可以在讲授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以引导学生课后深度学习。
4.操作口诀,突破重点
将导尿术的操作过程,以朗朗上口的操作口诀进行归纳展示,课前打印导尿术操作口诀并裁成纸条,课上使用蓝墨云班课选人,抽取三组学生进行比赛,请学生将操作过程进行排序,教师对学生排序速度计时,按照完成速度在云班依次给予加分奖励。通过组间比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竞争意识,突破教学重点。
5.划分任务,布置作业
教师将导尿术操作过程划分为若干部分,以各小组为单位使用抓阄小程序随机抓取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操作练习,并将本小组领取的操作任务拍成短视频上传云班课。下次讨论课之前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亮考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