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应用

2021-12-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隋月皎,纪天一,卞镝,王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546

  [摘           要]  中医饮食养生学是中医养生专业主干课,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强身、预防疾病、促进机体康复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饮食调摄是“大健康”理念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将“大健康”战略与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内涵和结构相结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中医养生专业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    键   词]  中医饮食养生学;大健康;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066-02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及疾病谱的改变而提出的一种全民健康理念,其目的是为加快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医饮食养生学作为中医养生专业主干课,也是一门新兴课程,它以中医学基础为知识构架,从中医的视角探索饮食应用,是我国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和原创性的学科领域之一,深入挖掘中医饮食养生,探索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结构,有利于中医养生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我国“大健康”战略的发展。
   一、结合“大健康”战略背景下人才需求,丰富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内涵
   “大健康”战略旨在为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开展“大健康”教育,创新“大健康”技术等,以提高全民健康素質。而从教育角度出发,“大健康”首先要倡导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调查学分析显示,饮食失节、起居无常、工作生活压力大、缺乏运动等已成为当代人的标签,其中,饮食失节又尤为受到关注,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建设要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以充分发挥其在中医治未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养生保健、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作用[1]。
   (一)中医饮食养生学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基石,延展传统饮食文化的应用价值
   中医饮食养生学作为中医养生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基础必须从中医药理论出发,重视饮食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相结合,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食养中的应用。中医饮食养生学探索的主题是饮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强调了饮食是民生之本,立国树人都离不开饮食,因此历朝历代都奉饮食为民生重中之重,对饮食的开发与应用也综合了多角度、多学科,结合了多民族、地域广等特点,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内容离不开对多元化饮食的挖掘探索,因此其课程内涵既有中医学特点,又兼具饮食文化内涵。
   (二)应“大健康”时代所需,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拓宽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在预防、治疗、康复三方面的作用
   “大健康”是对人的生、长、壮、老全生命周期的养护过程,而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离不开饮食。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内容将“治未病”理念与饮食充分结合。首先,未病先防,合理安排饮食,可确保机体营养,使阴阳调和,五脏功能正常,气血充沛,提高机体适应性,从而达到抵御外邪之效。其次,已病防变,疾病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食养可调理疾病相关脏腑功能,防止疾病传变。比如在温热病初起,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沙参玉竹粥等,可以防止阴液耗伤而导致肺肾阴虚之变。最后,瘥后防复,当代疾病谱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慢性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复发率和致死率逐年增多,如若瘥后加以饮食调摄,对巩固疗效及防止复发有显著效果。
   二、在“大健康”全局性理念之下,结合中医养生学科特点,优化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手段
   “大健康”是一种全局性的大数据理念,其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等方面密切相关,其本质是将治疗环节前移,而中医饮食养生学关乎饮食,是民生之本、日常所需、健康所系[2],本课程应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手段,以适应时代背景,推进学科发展。
   (一)针对中医养生学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中医饮食养生学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
   中医饮食养生学的课程结构要以“立德树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教育理念为依据,以培养较强中医养生学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人才为基本目标。
   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中医饮食相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除了夯实专业基础外,也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在介绍中医饮食养生发展史时,强调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饮食发展历史中,人们对食物的探寻体现了国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民族生息繁衍的顽强与执着,不断创新的精神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医学是为人的生命与健康服务,强化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自我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常用食物和食品,教学定位要放在对学生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在教学设计上,除了要将重点、难点阐述清楚,还要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不同人群的饮食养生应用,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点的重点、难点,还要注重梳理章节间知识点的有序性与贯穿性,,由“点”及“线”,在此过程中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医饮食养生学术思想,形成特有的学科思维方式,做到由“点”及“线”到“面”。
   (二)结合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中医饮食养生学课程内容适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将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体验体悟教学法等相结合,并融入前沿教学技术手段,使课程框架更为清晰,课程内容更加饱满,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