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3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刘月云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659

  [摘           要]  为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工程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环节入手,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    键   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18-02
  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是由江苏海洋大学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项目,在本科批次录取,学生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4年,双方联合培养,对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江苏海洋大学本科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江苏海洋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机械工程基础是高等院校非机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它在培养非机械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掌握机械的基础知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其目的是开拓专业知识,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培养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其任务是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方法,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特点、应用各种典型和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处理一般机械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一般机械工程常识,使高校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时代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正常的生产、改进工艺和提高技术水平打下基础。
  本文将分析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的机械工程基础課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目前机械工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课时少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江苏海洋大学指定教材,教材涉及内容较多,包括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连接、极限与配合、液压传动、毛坯制造、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设备寿命估算及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等共计十二个部分,知识面较为宽泛。
  另外,根据本科院校的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该门课的课时较少,只有32课时,所以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指定教材的所有教学内容,这无疑加大了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教学模式老化,追求系统性,缺乏专业针对性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很容易产生枯燥感,不利于课程的教与学。
  课程教学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虽然课程内容覆盖广、较系统,但各部分章节所用案例仍为机械行业常用的陈旧案例,没有贴近食品机械行业的工程实际,缺乏专业针对性。
  (三)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因为课程的授课课时少,以往的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践环节少,无法通过实践环节来锻炼学生的分析、动手及创新能力,不能够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
  (四)卷面考核占比太大
  机械工程基础作为考试课,最终的卷面成绩占比高达70%,占比太大,考核方式有些片面,没有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为使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培养出食品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机械工程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机械工程基础的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如表1所示。
  对于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熟练掌握课程中的公式、定理、方法等,更应注重于这些公式、定理、方法的工程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对机械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复杂概念进行分类,分为了解、掌握、熟练三类[2],根据不同类别提出不同要求,并不要求全部强化记忆。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多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枯燥、乏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使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采用动画、实物、图片等来展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机械工程基础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多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特别是选用食品机械方面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增加专业的针对性。
  (三)增设实践环节
  增加拉伸试验、金相、热处理、硬度测试、公差测量、齿轮传动、带传动等实验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操作、观察等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实践技能。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强调过程考核,过程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过程考核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实验及其过程表现、平时作业、课堂出勤等,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目前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4+0)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状况出发,探究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考核的改革思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卫吉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3,8(8):142.
  [2]胡勇.食品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2011(2):147.
  ◎编辑 栗国花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