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诗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497
[摘 要] 高校是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主阵地,是落实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的重要载体,是帮助毕业生建立就业理念、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的服务平台。如何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所有高校都面临着的紧迫问题。对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加强机构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关 键 词] 高校;就业指导;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22-02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内很多公办和民办高校竞相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将达到909万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轨道切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岗位供给和求职需求结构性矛盾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的现象同时存在,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是最根本的民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发布了一系列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在新形势下,为了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措施,化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了解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优化就业指导体系的第一要务。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引入了市场机制,采取的是自主择业为主、学校引导为辅、双向自主选择的模式。市场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承受的就业压力和高校面临的指导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包括职业目标模糊、职业意识淡薄、就业理念错误、专业技能欠缺等主观原因,又有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引导机制不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不到位、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客观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归根结底就是人力资源分配不均和供需双方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仅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学校未来的发展,还关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岗合理匹配,实现广大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现状
(一)就业指导机构
目前南京市共有51所本专科学校(本科院校34所,专科院校17所),约占江苏省高校数量的三分之一。南京市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全流程、多方位的服务,少部分高校未设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而是将其设置为学生工作处的附属部门。以南京市某大学为例,其建立了独立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下辖综合管理科、就业管理科、创业管理科、就业创业教学科等四个职能科室,各科室分工明确。综合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包括网站与公众号建设与维护、就业质量报告编制、招聘企业资质审查、经费预算编制与费用报销、会议与赛事组织、对外联络与宣传、OA流程处理、就业协议书发放、学生档案投寄、办理就业派遣手续等工作,就业管理科的职责包括就业状况监测、就业需求收集、岗位需求发布、联络和走访用人单位、招聘会组织、生源报送等工作,创业管理科包括基金管理、项目申报、团队建设、项目孵化、专利申报、成果转化等工作,就业创业教学科包括制订就业指導方案、提供就业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与辅导、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安排、师资培训等工作。
(二)就业指导制度
就业指导制度对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为落实各级政府就业政策和相关精神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南京市大部分高校都比较注重就业指导制度的建立,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并按照国家标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规范》(GB/T33667-2017)制定就业指导制度。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就业信息公布制度》,能够通过网络、微信、海报、第三方App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布就业信息和岗位需求。有的高校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出台了“三支一扶”、志愿支教、征兵、选调申报工作制度,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就业。部分高校与创业企业合作,聘请了创业导师,制定了创业导师指导制度,,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
(三)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指导队伍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由辅导员、兼职授课教师和行政工作教师组成,少部分高校聘请了专职授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实习实训导师、校外专家、知名企业HR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要求是不低于1 ∶ 500,但目前很多高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不足,低于教育部门的要求,而且就业指导教师大多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导致学生的基本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总体来看,目前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还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形势。
三、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