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尉屹,商双娇,沈连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50期 本文字数:2707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升本”学生协同育人机制,在分析“专升本”学生的自身特点、教育背景、学习特点以及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专升本”学生特点和学工工作人员的不足,提出构建专业化学工队伍、四方互动平台和网络化数据平台,在短暂的“专升本”学习过程做足协同育人工作。
[关 键 词] “专升本”学生;应用型高校;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3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1]随着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时至今日普通高校的“专升本”招生规模已高达64万人[2]。《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通知部署2020年大学生征兵工作》中指出专科学生从2022年起,在完成专科学习后可以免试进入普通本科高校学习[3]。同时,随着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与“专升本”教育的交汇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员育人的高等教育学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招收“专升本”学生的高校往往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在应用型转型的途中,面临着师生比不足、生源比较复杂、教育经费投入欠缺等问题。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专升本”学生的大规模扩招和生源复杂等问题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政工作提出新的考验。
一、“专升本”学生的结构特点
(一)学生来源途径决定的学习背景和特点
“专升本”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免试和“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高校进行学习,其进入的高校多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收学生的质量相对下降。而这些学生在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的途径各异,有些学生是通过“中职”“职高”“普高”等学习背景,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后,由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校定位使得无论学生的学习背景如何都能适应其学习节奏和学习强度。“专升本”后,在本科学校学习两年,达到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标准,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对应用型本科的学习强度和难度上、适应能力上有很大区别。通过“普高”进入高等专科学校而后进入本科学校的学生对于高中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基础扎实、理论能力较强,在通过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后,本科知识掌握较好,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方法较好,动手能力较强,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和训练后,很快就能对接到本科大三的学习状态和进度上;对于从“中职”等途径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后进入本科的学生,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定位”是培养一个“中级技工”,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故导致其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进入本科学习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较慢。“职高”上来的学生其处于“普高”和“中职”学生之间。
同时,由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目标与本科高校教学目标不同,导致专业设置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尽相同。但导致“专升本”学生以“大类”学科进入具体的本科专业里进行学习,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本科升入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学习。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学生学习方向和重点各不相同,在进入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专业后,专业知识背景有的欠缺,使得其对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相当大的缺失,这也是学生“大类”进入本科学习,而又未进行系统学习,必将带来学生上课跟不上进度,进而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专科学校定位决定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专科学校具有双重属性,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双重属性决定了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且高等专科与本科院校的最大不同体现在姓“职”上[4]。由于其高等专科学校的属性特点,决定了其办学面对的对象为职业,而应用型本科虽也有职业的特点,但应用型本科学院面向的对象是行业,其包含面更加广泛。这也就决定了“专升本”学生具有很好的专门职业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理论知识,对该职业掌握得较好,可是对于行业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欠缺的。其职业的限定使得其动手能力限定于某个职业,而非行业综合实践能力,对于行业发展对个人能力提升要求的基础知识是比较欠缺的。
(三)“专升本”学生自身的特点
由于“专升本”学生是通过学校推荐免试和“专升本”考试的,说明其是高等专科学校的佼佼者,是强烈进取心驱使下努力刻苦学习的结果。其教育背景使得“专升本”学生提早接触到高校自由的生活,也导致他们的心智比普通本科学生更加成熟。丰富的实践使得他们较为了解职业,其“专升本”后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培养模式、教学侧重点、教学难度和广度的不同,导致学生压力大,教育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其基础参差不齐,过多的专科奖励导致其本科学习定位偏差和好高骛远[5]。两年制的本科學习,使得他们既是本科院校的“新生”,又是高等教育的“老生”的角色,导致一些新的学习、生活和精神问题。同时,一些“专升本”学生在经济和家庭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故“专升本”学生的教育背景导致其自身特点较为复杂。
(四)应用型高校招收“专升本”的特点
地方应用型高校多为近年来专科学校“升格”而来,有些高校还保留一部分专科招生,而有些院校则全部转为本科招生。所以,对专科生培养较为熟悉,对本科生培养还处于摸索和追赶阶段,对于少量专升本学生,往往采取插班的形式进入本科三年级进行学习,其培养方案完全按照本科学生进行,不过多关注“专升本”需求。应用型高校多根据老牌本科院校培养模式和招生学生层次进行本科教学,并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地方高校在扩大规模招收“专升本”学生后,前期“专升本”两年制的培养经验的欠缺,导致其对“专升本”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时间的培养定位不准,培养模式欠缺,进而导致“专升本”学生进来后,对自己的学习规划也是混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