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巧宁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473
[摘 要] 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和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学子来高职院校留学,高职院校留学生的规模逐渐扩大,促进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但高职院校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困境,诸如招收的留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日常管理难度大、课堂讲授效果不佳、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高职院校应加大招生宣传,抬高入学门槛,提升生源质量,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文化交流,优化留学生管理模式,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制定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留学生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 键 词] 高职;留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132-03
2016年7月,教育部出台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中指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2017年5月,“丝绸之路”中国政府獎学金纳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1]。2020年5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意见重点突出了“加快”和“扩大”,强调了“提质”和“增效”,体现了教育对外开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主动作为[2]。同时,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四点一线一面”加快布局,打造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3]。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到54.1%,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中约有98%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54.6%为学历生,比2016年的47.6%提高显著。
相对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高职院校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进入“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发展阶段,高职“双高”计划中也重点突出了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数量少,生源质量不高
1.吸引力不足,招生规模有限
一是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而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流向企业一线,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但对于留学生来讲,他们大部分希望到综合实力强的研究型本科院校留学,高职院校明显吸引力不足。二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学校排名、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科研条件等软硬件条件明显弱于研究型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不是留学生关注的焦点。三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特别是留学生教育起步晚、项目少,学历是大专,所以较多来华留学生到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在攻读学历方面兴趣不足,有极少数高职院校也接纳学历留学生,但在校留学生中非学历学生远远多于学历留学生。鉴于这些原因,高职院校留学生总体数量偏少,地区也很不平衡,几乎没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留学生。
2.招生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招收留学生的形式比较单一,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流本科院校主要由国家统一分配指标,政府提供留学生奖学金,此类形式的招生数量非常有限。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招生目前主要依托第三方(涉外办学机构)进行,而且基本上是唯一的招生渠道,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当前留学生招生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在留学生招生宣传的渠道方面单一面窄,宣传力度不大,学生只能通过留学机构了解高职院校,不能全面地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和优势。我国的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还不是很靠前,高职教育也相对落后,需要进行大量有效的宣传,才能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
3.招生门槛低,生源质量不高
各地区各高校对留学生没有统一的招生考核标准,由于招生工作的难度大,为了使项目顺利进行,能组建班级开课,高职院校留学生入学考试只是采用简单的视频对话面试,以了解情况的形式进行,这种招生标准和入学门槛太低,导致招收的学生普遍水平不高,给来华留学生的在校教育管理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有的高职院校也采取了一些方法,诸如提高奖助学金的金额以及“赔本”办学,有的采用几个留学生一个班的小班上课,类似国内培养研究生的做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吸引力,但效果也不是很好。
(二)留学生的日常管理难度大
1.组织架构不健全,缺乏长远规划
高职院校的留学生管理一般是由校院两级管理,校级层面机构为外事办公室,一般跟党政办公室合署办公,主要是协调管理职能,大部分工作由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来完成,对外事联系、招生录取、教学安排、日常管理等工作,存在校级留学生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工作淡化的现象。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二级学院,二级学院任务重,为了做好管理工作,留学生的管理人员往往都是高配,是由外语水平较高、毕业于名校或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同志组成,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前卫、引领潮流、开朗活泼,能创新地开展工作。但学校层面经常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创新做法,存在跟风现象,,制度和做法互相借鉴,根据自己的发展而形成的特色比较少,没有形成适合于高职院校特点的国际化办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