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红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554
[摘 要]
学生国际项目是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有效举措。职业院校
学生国际项目可分为学习类国际项目、实践类国际项目和交流类国际项目,根据项目开展现状,针对项目实施者、项目参与者和不可抗因素等分析开展项目的难点,从职业院校、学生国际项目、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学生国际项目提质增效的思考。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国际项目;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140-02
随着全球经济和教育形势变化,提升国际化能力是职业教育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背景下的大势所趋。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塑、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的特殊背景,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就加快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生力军,他们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战略发展。本文通过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国际项目的现状,分析项目开展的难点,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职业院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一、职业院校学生国际项目开展现状
职业院校学生国际化内容多为利用海外师资、课程等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其项目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学习类国际项目
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开展专业课程,要求一定的外语能力,有中外合作办学、交换学习、短期课程等形式。中外合作办学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划,办学主体为我国职业院校和境外本专科院校,,由中方颁发学历证书,外方颁发相关文凭或者结业证书。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全国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有986个,但不少项目招生起止年份和批准书已过有效期,并没有真正实施。交换学习是非学历教育,由中外两方合作院校挑选相近或相同专业,课程认证和学分互认后组织学生赴对方学校学习,学习内容符合学生专业要求,时长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短期课程往往安排在暑假,时间较短,学习内容以专业交流和实践教学为主。
(二)实践类国际项目
职业院校依托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与外方企业或者“走出去”企业合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职业生涯目标相关联的生产性工作场所实践,整合了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经验[1],时长一个月到一年不等,如2018年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名学生赴塞舌尔共和国开展为期半年的带薪境外实习;2019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中铁在沙特为期一个月的维保项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之间开展的国际项目差异显著,交通、旅游等专业相对容易开展项目,其他专业则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推进项目开展。
(三)交流类国际项目
交流类项目以文化交流为主,内容多为名校浏览、考察访学和参观访问等,时间较短,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组织者多为职业院校或者各类国际交流组织。此类项目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国际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但对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作用不明显,且费用高昂,要求学生有一定家庭经济基础。
(四)国际化线上项目
近两年,传统的国际交流项目纷纷转变模式,什么时候恢复面对面交流仍有不确定性,而国内网络智慧教学的普及为国际项目线上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一些有长期合作基础、长期稳定运行的国际项目经过双方协商可以转为线上开展,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开展的线上动物类课程。学习类的项目可采用线上方式开展,但实践类则不适合。
二、职业院校学生国际项目开展的难点
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少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学生国际项目,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学校战略规划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获得感不足,不可控因素过多等问题。
(一)从项目实施者来看
职业院校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其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直接影响项目成效。首先,“十三五”以来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势头强劲,学生国际项目数量与交流人次大幅度增长,但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提出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单纯追求“量”,导致在项目的设计和选择上对学生的需求掌握不明,项目分层分类管理不精细,从而降低了项目的吸引力。其次在项目的政策支持上,许多学校设有专项资助资金,但缺乏资金绩效管理。再次是对项目的评价考核上,交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评价项目成效,这都是提高项目质量和效果的难点。
(二)从项目参与者来看
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参与项目主体,其学习能力、国际化认知、家庭经济背景都是直接影响因素。首先,开展三个月以上学习项目一般需要相应外语成绩才能获得签证,但职业院校学生大多英语基础薄弱,这对他们有一定难度。其次,部分学生对职业教育国际化认知不清,认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再次,学生经济背景也是能否参加国际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各级教育部门基金申请门槛高,难以涵盖高职院校学生;部分学校虽有资助,但补贴额度和人数有限,高昂费用使得学生望而却步。此外,外方院校或机构师资作为项目另一参与主体,他们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获得,而现行的线上国际交流课程远程管理难度加大,这也对项目参与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