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钰清,颜正恕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1年49期 本文字数:2518
[摘 要]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外合作
专业课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宁波某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
专业课程——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为例,分析了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程、办学项目和授课对象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基于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如教学目标、方法和考核方式,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究物料管理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而为推进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中外合作专业课程;物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9-0156-02
在近几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各种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应形成协调效应,强调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
同时,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提出应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这些政策的提出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推广,反映了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教育部的重视。各高等院校应承担起育人的使命,积极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面对多元的中西方文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和吸收国外院校办学经验的同时,国内高校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优势?本文以宁波某高职院校中外合作专业课程——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为例,探讨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一、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挑战
“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的特点是专业课和思政元素的结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挖掘并融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职院校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加强中外合作专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文化自信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目前中外合作专业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中外合作专业课程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专业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国外合作院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借鉴先进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接触国外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成本。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这样的国际化氛围中,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高的政治敏锐度,极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无法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学校更应该对中外合作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免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偏离。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局限性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往往需要学生进行跨学校学习,学生需要面对两种不同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衔接国外院校的学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了大量针对国外市场的专业课程,同时融入了西方的思维方法和文化,这为思想教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三)中外合作专业学生的多元化
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很早就接触到手机、电脑等设备,且已能熟练运用并获取各种信息,容易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他们思想开放,,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极易对西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对该专业学生的入学分数要求不高,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弱,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差。因此,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多元化的特点,对中外合作专业学生进行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
二、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以宁波某高职院校中澳合作专业课程——物料管理为例,探讨中外合作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物料管理是依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澳方课程包(Unit Guide)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以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国际化物流人才为目标。本课程开设于大二年级第一学期,共80课时,授课对象为中澳合作报关专业大二学生。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准时化生产、供应链管理、采购和物流等。
(一)纳入思政元素,重设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的知识目标,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中澳合作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该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通过引领价值,传授知识,最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价值—知识—能力”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物料管理的核心在于物料的采购、储存、生产和配送。在采购环节,物料质量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不得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反映了法治意识、诚信品质、爱岗敬业的重要性。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物料的进出口采购变得日益频繁,“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和中美贸易战等内容可以作为思政的导入点,以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视野。在储存和生产过程中,如何核实储存条件、质量和期限?如何进行库存控制管理?如何保证精益生产和准时化制造?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节俭简约意识。
(二)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
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融合不能仅凭灌输式、附加式的生硬说教,应借助当下“互联网+”的模式,建设“互联网+物料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如云班课、慕课等)进行物料管理课程内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