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牛万强 徐永霞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本文字数:2615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实现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阵地,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不同的概念。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联合起来展开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重点和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有效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基于此,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实效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40-03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要抓住课堂教育渠道和生活教育阵地,还要加强两者的融合,实现协同教育,以此来实现育人的作用和达到目的。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无论是在主阵地还是主渠道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教育方法过于落后等。而想要有效实现两者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育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两者的融合,达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概述分析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内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其实就是指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展开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此外,在课堂教育的主要渠道,还需要引导大学生牢记和践行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要从正确的角度和方向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1]。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在2004年,我党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明,要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政教育课,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教育方针和策略。而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发挥出了自身的价值。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生了变化,并慢慢向课外延伸,尤其是在教学改革以后,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有关思想政治的内容,以此来达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内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通过在高校组织各种校园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会随之改变。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教育和关注的内容和范围也会变多和变大。由于内容和范围丰富、扩大了,也间接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学辅导员的事情,而是所有师生共同的任务。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关系。主渠道主要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素养为主;而主阵地主要是以实践为主,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和生活问题。虽然两者的实施方法、教育内容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世界观,使他们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协同育人的正确认识
想要达到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首先需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协同育人的理解。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自己只需要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就可以,大学生的言行和思想与自己无关。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政治教育课失去了教学价值,也无法发挥出育人的作用。此外,部分教学辅导员也同样存在错误认知,没有与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在不同教育者之间存在各司其职、各管其事的情况,彼此之间毫无关联和沟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协同育人还是存在很大难度的。
(二)缺乏对协同育人的实践性
在新课标的推进和全面落实教育中,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协同育人的教育作用,并都认可了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方面。虽然很多高职院校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也加大了会议召开的力度,但是无法将会议中的内容进行落实,不同部门之间只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再加上学校没有将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明确等,都是会影响到协同育人展开的。第二,教师方面。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会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内容,彼此缺乏互动、沟通和交流,即使进行了合作,也只是分工合作,没有真正去思考和讨论,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践性[3]。
(三)缺乏有效的协同育人教育方法
就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在主阵地和主渠道上都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导致协同育人的教育方法也存在不足。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协同教育的方法更多是在理论知识和讨论当中,不同教育人员都从自身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并没有结合大学生的现状以及不同教育渠道去深入分析,当然也就不会有很多、很好的协同育人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