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颖 郭佳琪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本文字数:2591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成就沉淀的重要标志,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教育中,一方面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加快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改革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拓展了更宽的道路。所以,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困境,提出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具体人才培养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传承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43-03
一、前言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与高职院校在当地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教学与传承优势等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中的优势,进一步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途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文化素养,结合时代特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一种文化资源变成经济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妥善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自身的地位和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创新高素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路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现状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后,一些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和保护条例,从中央到省也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2015年中央美院也与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同举办了“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修交流活动”,非遗保护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些艺术设计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举办了【非遗进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实验室系列“讲&做”——“拼布绣进课堂”的活动,作为非遗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探索。还有一些艺术设计类院校、社会团体、企业,在文化标识的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服饰设计等方面参考和利用了某些历史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元素。尽管这些只是非系统的、局部的,但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这些都对文化自信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如此,仍然在非物质文化的建设及传承实践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非遗传承人培养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社会层面缺乏强烈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意识,目前主要是一些传承人艺人、政府部门负责非遗传承人培养,而社会环境并未给予更多关注,尤其是高等院校在非传承人培养中参与面较窄,难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以及资源等优势。如扬州漆艺在传承人培养方面面临断层危险,青年人大多觉得漆艺过时,没有较高的传承意愿,还有部分非遗保护机构往往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数量,对非遗保护以及传承人培养有所忽视。其次,非遗传承人缺乏良好的培养环境。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使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巨大改变,尤其在各种媒介技术广泛应用下,传统非遗项目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等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使很多非遗生存环境被打破,并正逐渐消亡。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境。目前在我国经过相关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中,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在技艺传承过程中大多以宣传、口传心授等方式为主,不符合新时期提出的文化传承需求[1]。如扬州非遗文化典范扬州漆艺面对商业冲击,目前有意愿学习并传承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要掌握漆艺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耗费数年乃至更长时间,这使得更多年轻人宁愿选择打工也不想进入这一行业。对此,急需拓展非遗传承人培养路径,尤其要开拓社会传承、家族传承等渠道,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更长远地传承下去。
三、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一)学术研究优势
高职院校拥有大量学术型科研人才,在实践研究基地中也有一定学术梯度,能在理论层面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2]。非遗文化保护体现出民族性、区域性等特点,对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引入非遗传承人培养项目进一步完善非遗文化理论研究体系。另外,高职院校有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并和市场需求相对接,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在非遗传承人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和企业、非遗产业基地等多方合作探索,并拓展人才培养路径。高职院校还可基于非遗项目,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以及非遗传承人等参与非遗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
(二)保护传承优势
高职院校除了拥有各种专业性人才,其还具备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如高职院校图书馆能够方便、快捷地查阅非遗相关专业著作、文献,根据项目发展历程挖掘各類非遗技艺和文化内涵。高职院校除了可利用图书馆中的各项非遗文献资源,还可通过收藏非遗保护成果调动师生的非遗文化学习兴趣,,深入理解非遗知识[3]。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种新型授课模式为非遗传承人培养提供有效支持,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结合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