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骠 张博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期 本文字数:2708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为我国援非教育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非洲国家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催生了我国职业教育援非事业的兴旺发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其赖以发展的“双师型”“一体化”职教理念投入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之中去,以中国先进的职教理念结合埃塞俄比亚的国情现实,创办了“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并依托当地孔子学院,开创了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特色的职业教育援外办学模式。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孔子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040-03
一、“一带一路”倡议为援非教育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积极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重要方面,作为一项关乎为沿线国家人民的福祉重大历史性功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力推手,赢得了国际范围内,尤其是沿线国家的一致欢迎和赞誉。
在职业教育走入非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旨在构建中非各20所高校高度融合对接,建立直接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事实上,非洲的职业教育的地图上仍然存在大量空白亟待填充。据2015年12月发布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公布,中方仍将大力推进援非职业教育的规模,在非援建或者改造更多的职业技术培训设施,在非建立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并辐射周边建立更多的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为非洲各国培养2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为4万名非洲学生来中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资助,目的在于提升非洲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双师型”“一体化”的职教理念引入埃塞俄比亚
作为职业教育援非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和排头兵,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经验。培养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集于一身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就是该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果。
该校认为,“双师型”教师指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水平,能够在职业院校中走上讲台,讲授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具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的经历、职业从业资格或相关的职业技能的教师。在“双师型”职教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该校又进一步推出了“一体化”教师的创新理念。“一体化”教师指既能在专业课方面具备教学能力,又能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高水平教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言,“一体化”教师是其“升级版”。“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实践经历,而“一体化”教师则需要具备承担实践教学的能力,尤其是在动手能力上要求具备更高的技能训练水平。在创新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该校不仅将创新应用到本科学生的职教模式改革上,也将职教师资教育拓展到水平更高的研究生教育之中,逐步系统推进建设,完成了本、硕、博三大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在中国职业教育加速援非进程的大趋势引领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因其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而成为这一海外拓展计划的先行者。早在2003年,应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要求,我国商务部和该国政府签订协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该学校从2003年签订协议,2005年开工,2007年竣工,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2009年正式开学,共开设了机械技术、汽车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当年招收学生370余人。这所院校是埃塞俄比亚首座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该国教育领域的先河。
与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几乎同时诞生的是埃塞俄比亚首家孔子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诞生于2009年。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扶持和我校积极投入援建的背景下,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发展迅速,目前在马克雷大学和阿瓦萨大学下设孔子课堂,在阿达玛科技大学和巴哈达尔大学开设了汉语教学点,并与埃塞俄比亚政府、各大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进行汉语教学培训项目方面的合作与服务。
而均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援建而来,又并蒂而生的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就为这种将职业技术元素植入孔院日常教学的办学特色相得益彰地建立起来,收获1+1>2的教学效果。
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依托孔子学院与立足职业教育的双头并举的发展特色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援非职业教育上一方面依靠“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将先进的职教理念在非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又与孔子学院密切合作,以孔子學院的语言文化资源为我所用,以科学技术资源反哺孔子学院,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就其具体特色而言,大致有以下四点:
1.将中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品牌打出国门,在非洲的这片待开垦的沃土上实现“国际化”的第一步。
早在中埃两国教育部签订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援建协议时,就已经商定,新学校将以中国的办学模式为标准,中方也以此构建了办学的规划体系,并加以实施。
在育人模式上,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先进理念,摸索了一条“二三四”的人才培养体系,即二年制、三阶段(素质教育阶段、专业深化阶段、校企合作阶段)、四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训练模块、工学结合模块、工程设计模块)。在深入研究我国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5级职业能力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并由教师集体编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由中方教师为主导,当地教师配合工作,合作开发了相关七个专业的全英文教材,这也是该国职业教育的第一批专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