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卢梅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本文字数:2757
[摘 要] 现阶段,研究推广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而培育出创新人才是大势所趋。作为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用性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策略,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在引入中国后就备受师生青睐,该模式能够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让课堂活起来。基于此,针对目前服装工艺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等问题,教师尝试在课堂中渗透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合作学习;实践;分工;新型人才;服装工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8-0163-03
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行,国内各学段均在课堂中开展了合作学习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考察,合作学习的课堂形式逐渐受到学校和师生的认可和青睐,该模式能够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借助合作学习小组实践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合作学习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創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中职服装工艺技术教学课堂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师生的追捧和欢迎。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多数学生是学习困难户。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
一、服装工艺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必然性
(一)服装工艺专业课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多数中职学生文化积累少,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作为服装工艺课的教师,应结合自身能力与学生能力,去完善已有的课堂模式,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组织学生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追溯合作学习的源头,可以到人类纪元的初期。实际上,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提出,学生能够在互相学习、教学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17世纪的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确立班级授课制时,认为班级的组成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影响,其对教育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合作学习模式在成熟阶段,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大范围兴起,其在美国社会各学校得以普及后,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并且逐渐在几十年发展后,成为教育领域内的主流教学理论与方法。其在20世纪90年代流行于我国后,各大院校、中小学均不同程度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对此,笔者也将其试验于服装工艺课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
(三)适用于服装学科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人际沟通、信息互动的课堂形式,其与现代服装工业生产有着一定的契合度。众所周知,服装工业是一个比较繁杂的工艺体系,其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及生产生活标准,去设计不同的衣服款式和材料,因此加工过程烦琐。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的缝纫流水线工作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分工,并进行团队协作,才能有效提高生产率。服装工艺专业学生日后将走上这些岗位,所以在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是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并推广这种方法。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应用能力
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这也是职业教育重中之重的任务。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要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必须要具有优良的合作创新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均有明确的职责,当组织者接收到任务后就需要分配工作、安排任务,督促每个组员按时完成小组任务,并且要总结后续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此,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提高实际工艺应用能力,亦会提高学生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三大主要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工艺课程的地位非比寻常。因为服装工艺设计是整个服装专业最后且关键的环节之一,是每个服装设计创意所形成的重要方法,亦为学生后续学习整个服装生产制作环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每个服装设计师都需要掌握扎实的工艺设计基础,才能让创新性的服装作品展现给客户,因此可以说服装工艺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和技术性的核心课程。对此,如何让学生将前期所学的课程知识与服装工艺课程相结合,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在此,笔者以裤装制作工艺为例,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讲解理论与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制作裤装的动手能力,通常会要求学生掌握下装设计、下装结构设计及下装工艺设计等知识的关系,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举一反三进行应用,从而为学生后续走上工作岗位夯实操作基础。在讲解过程中,笔者通常会反复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企业中的核心内容、缝制工艺及其流程,但是其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工作人员多、制备工序烦琐较多等特点,很容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缝制上的问题,而这时候如果团队能够分工明确、有效协作、严格把控工艺质量,熟悉各环节的制作方法并对成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就可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对此,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笔者专门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组织每四人一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调研,找到自己希望加工设计的款式、样板、材料等,从而做好加工裤装的准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合理融合合作学习模式。我们在此以裤装工艺缝制流程课程为例,其课程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