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进业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本文字数:2527
[摘 要]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中职机电
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德国先进胡格教学理念,结合
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实施,推进“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关 键 词] “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机电专业;学期项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8-0166-03
随着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国办在2017年底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行业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明确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同时明确要深入开展“三教”改革。“三教”改革是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统称,本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三大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大通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班子针对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从2018年开始进行系统规划,借鉴德国先进胡格教学理念,校企共同从学校、专业、教师三个层面,系统推进“三教”改革,重新激发机电类专业的办学活力,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需要
职业院校在推进深化“三教”改革进程中,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应予以充分重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师资力量缺乏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由于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不仅要认真履行教学任务,而且要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所以就大大压缩了专业理论的强化学习时间,同时也有碍于顺利开展教研工作。结合现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上也难以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也缺乏在企业中进行实践与锻炼的机会,从而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有效联系社会实际与需求,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不甚理想[1]。因此,对于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所有教师都应认真学习和贯彻“三教”改革,多措并举,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综合开发与建设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
(二)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将教材作为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教材也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与进行的基本工具。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院校方面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但通过对大量职业院校教材内容的分析来看,很多教材本身并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表现为实际操作训练占比过少、教材更新速度缓慢,导致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难以有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落后的教材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也产生了互斥性,由于教材内容新颖程度不高,因此,,学生在运用教材进行学习时,缺乏好奇心和积极性,更多时候会觉得教材内容枯燥乏味,也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
职业院校现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由于大部分教师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与锻炼,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技术能力及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技能训练实操却帮助不大,使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培养,在进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难以表现出与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技能水准。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反映出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未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二、中职机电类专业“三教”改革的对策
(一)校企共建结构化教学团队
教师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学理念、专业水平等直接决定专业建设的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及工作活力的激发是中职机电类专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学校领导可以成立专项工作组,指导专业的教研组进行改革。组建由学校专任教师、企业专家等共同组成的结构化教学团队,以“青蓝工程、新秀工程、能手工程”为抓手,以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为途径,通过专业培训平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同对教学团队进行系统培养。在学校层面开展职教20条学习,可以全面更新教师的职教理念。定期组织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相关岗位职责、管理方式及操作规范等。此外,实践还能帮助教师即时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技能,从而确保其教育工作能够与专业发展状态相契合。共同成立课改小组,并以集体化的形式进行备课,这种方式有效地强化了一线技术工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实现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周进行教学研讨会,用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反复研讨与改进,通过对新方法的实践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