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柴彦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本文字数:2547
[摘 要] 以引导学生创建“创业企划案”项目为行动导向,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为培养目標,在职业院校经济
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与信息技术实践“双创”融合的
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指间可查、掌上可取的教学资源共享共用形式将单一公共基础课程知识的“信息孤岛”变为融合使用的“生态群岛”,建立多维度职业院校经济
数学课程过程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思政落地落实,为职业院校经济数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经济数学;“双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085-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在当前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供了重要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全面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困境,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党和国家给予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国各地的高校和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成果日渐丰富,如王文启等人从剖析理工科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显著差异出发,深刻揭示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生成机理、逻辑结构,为专业教师落实课程思政提供借鉴。[1]张劲松在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通过实践研究出基于选题、制作、评选和推广四方面的教学流程和管理模式。[2]张允芝等人认为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医专业教育中,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苗丽安认为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是需要精心设计的,需要将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结合现实中的案例,互相融入,互相结合,从而体现课程思政思想[4]。综观已有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呈现内涵理解从实体向理念转向、元素挖掘由课程向学科拓展、教学方式从嵌入向融入发展、教学实践从单一向协同延伸等发展趋势。
经济数学课程是职业院校特别是财经类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其纵向发展和横向扩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探索精神、坚强意志品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按照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就业导向由“职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换的新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开放、共享、适切的“双创”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探索实践,创新思维,打造知识为基础、品德为重的人才培养体系,需求迫切、意义深远。
二、研究过程
(一)基于“双创”融合的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炼
在遵循知识体系与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应挖尽挖”“精中选精”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人文精神、科学价值和道德情怀,而不做粗放堆积和生搬硬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数学概念和经济数学理论融入思政教育。形象化地设计阐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紧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如极限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隐含着数学先驱们奋斗不息的人生,蕴含着对坚毅的意志品格的无限追求、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精神。再如函数的单调性知识深刻揭示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人生价值观等。
2.数学史融入思政教育。以数学史、中外数学家取得科学成果的历程,激励学生内生追根溯源、不懈求真的科学精神。如我国古代祖冲之,近代华罗庚、陈景润等,利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
3.生活中的数学融入思政教育。将知识理论与生活问题合理融合,直观、生动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如阐释曲率应用与“高铁-中国速度”等鲜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和爱国精神。
(二)基于“双创”融合的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
1.教学内容模块化重构。重构教学内容为三大模块:基础应用模块、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基础应用模块以初等代数与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相融合,揭示集合论经典模型在人类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公共基础模块主要是基础微积分概念,作为通识教学课程适用各专业学生学校;专业模块突出微积分学的应用,教学内容适用财经类专业如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金融、统计、人工智能等专业学科人才培养要求。
2.教学模式体系化设计。通过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微课、交互式教与学在线平台等途径,按照专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引导学生开展调研、完成“创业企划案”设计,辅助体验式学习,借助信息技术设置“隐形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情境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双创”融合的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思政单元(一元函数微积分)教学项目设计,如文末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