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文佳 吕玉玲 桑建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1期 本文字数:2558
[摘 要] 以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美容美体
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双轴、双做、双循环、双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较好地创新
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改革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探索中职美容美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091-03
近几年,人们对美业的技术要求随着依赖度的增长而逐年提高。例如,现在人们在做身体护理的同时,也会逐渐开始关注头皮的养护。美容美体专业除了传统的美容护理、化妆造型、形象设计等领域外,现阶段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例如,出现养发师、头皮护理师、美睫师、时尚搭配师等,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更是衍生出许多自媒体造型师和化妆品营销师等。可以肯定地说,将来美容行业的市场会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多元化。除了社会短期培训或是短期岗前培训直接就可以上岗的人员外,院校培育出来专业对口的学生成为从业人员的主力军。通过课题调查研究,笔者了解到目前开办此专业的中职院校多是与美容企业进行“定制班”“冠名班”或“订单班”等合作形式。企业派师资到学校上课,学生顶岗实习或毕业后到合作企业实习并就业。而毕业生对行业的需求,除工资待遇、个人发展外,大部分毕业生都渴望在毕业前增加岗前实习机会。通过到企业进行实习发现自身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短板,然后再回校学习,有针对性地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使自身在专业技能方面的缺失得到弥补。但由于中职院校开办此专业时间较短,在软硬件和师资方面相较于传统专业来说还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本文在通过专业市场调研用以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依据的基础上,以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美容美体专业为例,提出构建“2222”人才培养模式(即“双轴、双做、双循环、双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适合中职美容美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建立什么样的培养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问题,从而达到老师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技能符合市场需求、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
一、“222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22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美容美体专业与福州窈窕淑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校企合作过程中创新的订单培养模式。具体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与输出单位(学校)同人才需求与接收单位(行业或企业)通过磋商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统一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定制、开发课程体系并实施从招生、人才培养、实习到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过程[1]。订单式培养优势在于专业发展与产业更密切,培养的毕业生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适销对路,毕业生能更快实现就业无缝对接,解决学校与企业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
针对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教学模式,孵化学生从职场“小白”到准员工角色的良好转换,实现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校企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采用“2222”订单式培养,旨在利用双方资源优势联合培养,在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增长学生技能技巧、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培养质量与水平,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能力为本位,全面育人教育理念,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开展2+0.5+0.5三段式专业设置,制定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考核模式,育人环境按照企业模式培养等思路进行实践。专业技能课由企业指派具有相应等级资格教师任教,并全程参与等。
“2222”订单培养模式核心内涵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双轴
学校、企业双轴驱动,发挥双主体作用共育人才。校企共同实践与探索的内容包括基于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岗位操作技能、企业管理制度等,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校企合作层次。
(二)双做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法,并引入活页式教材,,从目标、项目、任务、岗位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三)双循环
采用理论学习—工作室实践—理论再学习—工作室再实践,基础学习与技能打造双循环模式。
(四)双孵化
教师与学生共同孵化,培养师生双创意识。孵化教师技能水平与理论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和岗位实践能力。
在该模式下,学校通过专业标准的完善,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传授,达到教书育人、增强技能的目的。同时,学校将与企业共同开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规划,从而达到学校输送人才、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学生经过有效、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使学生自身的价值得以實现。
二、“222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
校企实施2+0.5+0.5三段式专业设计,2年专业学习实践,0.5精英孵化,0.5顶岗实习。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标准需求为标准,逐步培养学生识岗、爱岗、敬岗、上岗的观念。把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作为第一思想传递[2],按照企业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开发活页式教材,拍摄企业专业视频等。同时,形成“三个结合”实践教育模式,即:实践教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与工作室实践相结合、与社会服务项目实践相结合。
202204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