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师红旗 李琪龙 胡志强 陈佳佳 李新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516
[摘 要] 在高等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的正确性和多样性,指引大学生具备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爱岗敬业的全面型人才。宿迁学院教学改革团队以现代表面工程这门课程为突破点,进行了思政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在夯实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创新素质、求真意识以及人文意识,同时还将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实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爱国爱岗、求真求是、自爱自强、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
[关 键 词] 现代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政教育;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3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大会上做出重要指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肩负着教授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任务,牢记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立德立人的典范[2]。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高校老师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讲解,还要将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课程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怀。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能够做到水乳交融,形成累积效应,实现二者的互相促进。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能够做到二者并驾齐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实现以德育人、全面育人、协同进步。因此,以现代表面工程课程为切入点进行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从基本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入手,将教学环节和教学实践安排到每个环节中,进行思政教学方式、教学载体等方面的广泛讨论。
时代的快速发展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同步。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而应与专业课相结合。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这些课程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并在思想政治课中加以补充和完善。大学生是国家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他们也是价值观易受网络影响的人群之一。将思想政治理念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培养學生的爱国信念,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一、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思政目标
现代表面工程是材料类学科的高等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解材料表面的物理以及化学性质,多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原理、工艺、应用和发展前景。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材料表面技术的相关原理、知识和实践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现代表面技术的定义、种类、应用,对表面科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做了介绍,包含每类表面技术的特征、表征方式、技术发展、设备使用、工艺路线和应用场景,能够保证为学生日后从事材料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表面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保证学生了解并掌握表面工程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多种表面技术的相关原理和相关工艺,具备使用所学课程进行工艺使用、完善、技术升级等相关领域的技能。从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能够得出结论,该课程主要涵盖了表面技术的概念、技术以及应用这三个方面的知识。针对该课程的知识点和特征,宿迁学院教学改革团队拟定了本门课程的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创新驱动、科学意识、人文情怀,,同时结合宿迁学院课程的办学目标,大力发展学生“爱国爱岗、求真求是、自爱自强、追求品质”的优秀品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客观评估表面工程及其技术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了解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深刻认识表面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能力,尊重自然规律,自觉尊重职业道德和工程实践中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标准;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俭节约、保护环境、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
二、思政教育的方式
大力探究专业课程教学领域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内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思政意识巧妙地融入专业教学中。这需要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整理和收集,实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通过了解表面技术和工艺技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后,还应把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文化和时代责任感作为课程的重要取向。本课程在每个模块中都充分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具体方式。针对现代表面工程这门课程而言,团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政创新教育的多种尝试。
(一)以中国古代的典型表面处理技术和现代表面工程行业的杰出代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如在讲授涂料与涂装技术章节时,引入中国的大漆,并且展示精美的大漆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精美艺术品的同时完成对大漆的发展历程和迭代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热喷涂和电弧喷涂技术时,引进了中国著名的表面修复专家徐滨士的事迹。徐院士[3]于1931年出生于日本所侵占的哈尔滨,经历了敌占区人民的悲惨生活并激发了徐院士强国爱国的梦想。以此为目标,徐院士利用其表面修复技术修复和制造了坦克的关键部件,所改造后的坦克使用寿命是新坦克的三倍,新型表面处理技术也是创新意识和科学能力的结合。徐院士的先进事迹能够给学生传递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0220417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