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晓甜 袁建梅 郭伟 董丽 孔莹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772
[摘 要] 在专业基础
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拓展了思想教育的外延,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有效途径。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选取药学分析化学
课程中的绪论章节进行课程融入的设计。该设计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分析化学发展史为切入点,通过学习通平台和线下课堂教学,从三个角度融入思政元素。这种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特点,树立科学精神,并在后续课程中对融入效果进行巩固。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科学精神;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药学分析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40-03
在社会发展和新的教学理论推动下,传统线下模式出现新的变化: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拓展了课堂外延,共享教学资源,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因此当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许多高校蓬勃开展[1]。药学分析化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章节之间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差异较大,计算复杂,造成学生学习进度不一;另外由于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及时了解应用动向,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因此,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之更能够兼顾个人需求,涵盖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对于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绪论,是分析化学第一章,通过学习该章节,学生初步建立对课程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需要融入思政元素加深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教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精神[3];同时引入的思政实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学科章节特点和课程思政相关方针,本文选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对绪论章节教学目标、课堂内容等内容的重构,融入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3]。
一、绪论章节思政融入的设计
(一)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修订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药学类专业学生, 用到的前置知识点有:原子和分子结构、酸碱理论的分类和应用、电化学基础和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溶解与沉淀、配位化合物、有机物结构、性质、反应等,在无机、有机化学等课程中已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定性分析的相关内容,初步建立化学学科思维。在此基础上,本课程围绕定量分析的基础理论及技能进行教学,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深度不足,对知识点的应用更感兴趣,对科学理论发展的理解还存在机械性记忆,专业知识与世界观、价值观联系不足等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应建立对学科地位、特点的感性认识。旧版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部分少,熟悉了解的内容多。感性认识的知识点内容松散,深入讲解难度大,学生在后续章节学习易出现畏难、学习进度不一等问题。
因此,我们修订绪论的教学目标,梳理感性认识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从学科发展史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点出蕴含的哲学思想,强化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4]。
(二)融入的知识点与相关思政元素
如图1所示,分析化学的诞生和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在分析化学漫长的演进中,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生活实践提出的现实要求,离不开其他领域学科的发展与推动,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绪论章节的思政融入从这三个方向入手:分析化学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的具体体现;分析化学的发展得益于多领域学科知识交叉与需求,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分析化学的发展史是药学类学生职业教育的生动案例。需要注意的是,课堂环节受时间所限,需要兼顾专业教学目标,因此在课程思政的融入中需要做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并利用后續课程强化立德树人的作用[5]。
(三)课前环节的准备工作
要求学生预习完成课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定量分析实例相关文献,截图上传至学习通平台线上课程讨论区;观看表1短视频,并回答思考题。
(四)课堂环节的思政融入
绪论部分共计两学时(80分钟),其中思政融入约15分钟,其余专业知识占时65分钟。
课堂思政融入按照表2步骤进行,解读分析化学发展史时点出三个思政元素。
1.分析化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具体体现
分析化学学科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认识。分析化学的知识体系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来源于实践,又能够反作用于实践[6]。分析化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律循序渐进的过程。客观上不存在时间维度和认识广度上永远正确、适合的理论。分析化学理论的完善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进行的。因此,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的每次发展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发扬,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化学理论适用对象和不足的对比,找到每一种理论或方法的长处和不足,用扬弃的态度看待现有理论。激发学生投身到学科发展伟大实践中的热情,,防止学生因为了解理论的更新而陷入客观世界无法被认知的误区。
2.分析化学的发展得益于多领域学科知识交叉与需求,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
外部世界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学科发展是伴随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不断深入实践进行的。分析化学的雏形就是在人类称量、物质鉴别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当技术、方法无法满足人类对物质更深入的实践要求时,在物理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统计学等学科发展成果的影响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逐渐形成,发展出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能够应用在相应的多学科领域。又因为其他学科提出对试样综合形态分析即时、无损等新要求,分析化学由单纯的化学学科变成了新兴交叉学科。这种学科交错的发展,向当代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为基础,认识到分析化学理论是变化发展的,而非停滞不前,学科之间是互相作用影响的,在学好课程的同时,要对其相关学科有广泛的涉猎。
20220417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