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寿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本文字数:2641
[摘 要] 用人单位认为保险学
专业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保险学
专业学生实操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市场和岗位的需求,只有进行保險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对保险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突出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及基地建设,建设实践型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可操作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保险人才。
[关 键 词] 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55-03
一、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保险学专业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呈现“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现象,很多院校也更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或者更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高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但目前很多专业还没有找到促进实践教学真正产生实效的较为合适的路径与举措,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效果。这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在很多学校一些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较为完整,但实践教学环节还没有完善,应该取得的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不能与理论教学联动助力实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险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较弱,各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教育与保险市场需求之间还有相当程度的脱节,所学的部分理论不能在保险公司的岗位工作中使用,造成目前保险专业的教育与保险公司的岗位需要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不少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因为不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岗位工作必要的专业知识,需要由就业单位进行时间较长的再次培训和再次教育,才能胜任保险公司各岗位工作的要求,才能满足保险公司对人才的岗位工作需要。
实践教学对于保险学专业实操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就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保险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突出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强调学生要深入、熟练地掌握保险学专业的理论体系,而且要把实践教学摆在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体系设计中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在分学期、稳步推进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形成学生的职业工作技能,真正实现保险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1]。只有这样通过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间断、一步步上台阶式的实践教学进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独立判断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岗位工作问题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社会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保险专业人才[2]。
二、目前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实验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现在教育部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有最低控制标准,占比最低不低于20%,这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各个学校的保险学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数字上的标准虽然达到了,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满足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等条件问题;能够高效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体系问题等。更有甚者,部分学校因为实践教学学时相对较少,为了达成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实践学时总学时占比量,就采用变通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实践课时。这样一来指标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由于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缺少成熟的教学标准,加之在理论课程进程中或理论课程教学完成后,没有对这部分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效果经过精确的认证、考核和验收,所以最后不能确认这部分添加在理论课程中的实践课程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样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结果就是要么实践课时量明显不足,要么虽然从形式上开设了足量的实践课程,从比例上完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但真正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没有达到通过实践教学培养、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
(二)具有实操能力的保险学专业“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保险学专业,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这些教师虽然理论功底很深厚,但职业经历有些简单,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行业经历与实践锻炼,因而缺乏相应的保险实践、实操经验,难以完全胜任实习实验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3]。这些教师应该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边工作边实践的模式,逐渐积累起能够胜任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实践经验,但由于科研考核的极大压力,承担相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专业教师难以抽身真正深入保险业务一线经历专业历练,从而积累起对指导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帮助的实操经验,因此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影响。有实践经验师资的严重缺乏,导致开展保险实践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异。
(三)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验室不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在很多高校,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验室不能真正满足保险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在一些高校,校内实习实验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是因为实践教学硬件与软件设施的匮乏。在一些高校虽然校内实验设施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验内容体系相对简单、粗糙,不能真实反映保险公司业务进程与关键节点。有些高校虽然新建了实验室,但实验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不断变化的保险实践,,与保险企业的业务新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满足保险公司的工作要求。在部分高校,保险学专业虽然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深入开展,合作育人效果还有待提升。以上这些原因或者造成许多实践课程无法开设,或者造成有些课程能够开设但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学生缺乏适合的实习、实践环境,保险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用性不强,不能真正满足保险市场的岗位工作需求。
20220417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