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段敏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4期 本文字数:2672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巨大动力,更是促成
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社会实践和大学日常管理等进行有机融合。
[关 键 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4-0007-03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从宏观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把法律和制度等外在规范最大化地转化为个人内心认同的行为规范,促进个人思想形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时代担当,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归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对于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整长效且可持续运转的培养和践行机制。
一、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为高校开展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石。一个国家和社会如果没有能够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它的国民就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冷眼旁观,这个时候,政府只能靠经济上的利诱或国家强制力来促使民众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反之,一个具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它的国民会对国家的安危、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巨大的支持,甚至在关键时候可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和保全国家和民族的集体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要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提高国民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相一致。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每位公民尤其是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关键期的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这既尊重人的主体性,又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人权、民主、自由和平等观。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需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证。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愈来愈受到国际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这些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高校中,使我国大学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给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的地位带来一定的挑战,若无法有效应对风险,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把大学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的日常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质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要想緊跟时代的步伐,其根本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能够为大学生以后立足社会提供思想素养和适应能力的保证。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必然是和国家社会性的需求、时代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将人的社会属性进行放大后观察,就会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紧跟历史潮流前进的方向,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树立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思想,,才能取得长远发展,并获取人生成就。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大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积极地将个人和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注入青春活力,进而推动国家的前进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基础即现实社会的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然而文化领域多元思想交织带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社会网络化带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以及“非核心价值观”的冲击,使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挑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仁爱和平、孝悌忠义等传统美德孕育了中华民族,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对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极为复杂,既有中华传统文化,又有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既有优秀文化,也有腐朽文化,在各种思想文化的交织碰撞中,我们不免忽视和淡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与道德规范,并将其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让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中茁壮成长。
2022050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