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威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668
[摘 要] 对创意戏曲
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创意戏曲在小学实施的价值和思路,为新时期戏曲进校园的
课程方式提供有效的实践参考。
[关 键 词] 创意戏曲;课程设计;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49-03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52号文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通知中给出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在加强传统戏曲保护和传承方面,政府部门对地方戏曲进行了普查,设立了振兴省级戏曲发展的专项资金;在戏曲推广和宣传指标的量化方面,要求普及戏曲知识,加大演出场次,并且保证每年为中小学生免费演出一场戏曲。传承和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戏曲艺术应如何顺应趋势,让更多青年一代认识并发掘传统艺术之美,这些已成为当代戏曲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国家而言,国民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是重要环节,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是各方有目共睹的事实,同时这一政策也符合基础教育美育课程的改革要求。
目前,在戏曲进校园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专业能力的限制,教学方向还是以学唱学表演较多,教学内容多为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模仿复制经典唱腔、表演和身段。但对于戏曲艺术背后的深层内涵却了解甚少,如为什么京剧这样演,什么是中国的精气神,为什么戏曲要采用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在当下又如何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戏曲艺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的戏曲教育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次:狭义即传统的戏曲教育,泛指对受教育者进行全面的戏曲基本功法训练,使其能够独立表演经典剧目的传艺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能够适应戏曲舞台表演的专门人才为教学目的。广义的戏曲教育,泛指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来传承中国戏曲,挖掘戏曲中的德育因素,以戏曲为载体的新型育人模式。相较之下,广义的戏曲教学模式更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适宜在中小学阶段开展。
我们将戏曲素质化培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要完成对戏曲的鉴赏,即看过戏,听过戏,能说出所观赏剧目的名称;第二层次是能够哼唱简单的经典唱段,大致了解基础的身段与指式和京剧的常识;第三个层次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能够理解并说明戏曲程式化的特点,知道一出戏中的精彩之处;第四个层次是学生能够大致讲述戏曲的历史,说明戏曲的价值,并作为一名爱好者传承戏曲艺术。戏曲自古以来就具备立德树人的综合价值,学生在鉴赏戏曲、认识戏曲、模仿戏曲的过程中,接受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综合教育,这都能够在未来帮助和规范学生社会行为,健全人格,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因此戏曲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要一同推进。
二、创意戏曲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与课程设计思路,本研究的目的为以下三点:(1)探讨中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戏曲的可行性与合理性。(2)探讨在中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戏曲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3)评估学生在经过创意戏曲课后的实效,检验教学成果。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及访谈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的实验者为SY小学某年级的学生。研究者在该年级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课程实验。依据创意戏曲课的创作型教学理念,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在实施过程中,SY学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依次推进课程内容:开放式戏剧游戏、戏曲基础常识认知、即兴创作排演训练、剧情二度创排、节目展演与交流等。
首先,教室成为“剧场”。这代表了教室内的一切元素都具备了教育性和表演性,在开放式的“剧场中”师生要充分利用戏曲元素来表现剧情与角色。
其次,师生成为“戏曲人”。在创意戏曲的课堂上,教师为“引领者”,学生为“探寻者”,课堂不再以教师为绝对的主导,而是通过教师入戏,达成与学生在相对意义上的平等,营造一个共融的教学氛围,师生相互依赖、互相关联,通过引导式、启发式、想象式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对戏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剧本为创意戏曲的表演勾画了必要的框架和蓝图,也为其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情境和空间。
最后教学是“表演过程”。创意戏曲在教学中并非按照传统意义上“标准”,而是发扬每个学生人格中存在的特性,让受教者以开放式的戏剧活动对戏曲剧本进行创新塑造,从而开阔学生思维,塑造优良品德,学习戏曲文化,健全学生人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表演,实现教化育人的目的。创意戏曲的表演过程充满了对话性和互动性,这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单向度”表演大相径庭。创意戏曲为传统意义上的戏曲课堂增添了不同的色彩,其所拥有的丰富文化内涵,每一种形式都可以对应一个具体的教学训练目标。比如“唱”对应视听、演唱;“念”对应发声、朗诵;“做”对应表演、戏剧;“打”对应武打、武术;“舞”对应舞蹈、形体;“美”对应美学、审美;“礼”对应礼仪、礼教,少儿戏曲普及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文化为体,戏曲为用”,教育者需要借助我们的国粹艺术来唤醒学生,提高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
本研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对应研发了一套戏曲进校园的创意戏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有:
(1)关于舞台的创意课程(例如:一桌二椅、切末道具等)。(2)关于角色的创意课程(例如:生、旦、净、丑等)。(3)關于表演的创意课程(例如:指法、眼神、脚步训练等)。(4)关于音乐的创意课程(例如:曲牌、唱腔、乐器等)。(5)关于装扮的创意课程(例如:脸谱、头饰、性格化妆等)。(6)关于装扮的创意课程(例如:蟒、帔、靠、褶、靴等)。(7)关于剧情的创意课程(例如:诗词、剧本、戏剧编排等)。
20220515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