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虚拟仿真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2022-05-1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刘双虎 张永清 彭商濂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463

  [摘           要]  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向“系统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需求,,提出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特性,重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方法,提出了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理论与实践闭环双反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实施方案。
  [关    键   词]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能力培养;混合式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43-03
   一、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讲述CPU核心技术的运行和设计原理的课程,在计算机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方案中承担复杂工程能力培养和系统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困难,其课程目标的达成仅靠理论教学无法实现,必须匹配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1]。如何通过引入好的教学手段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直观的展示及验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2]。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硬件实验“五固定”的限制
   课程硬件实验存在“五固定”(内容、方案、步骤、时间、空间)的限制。实验内容与器件固定,学生按固定步骤连线/拨动开关即可,无法实现真正的设计实验;只能在固定时间、固定实验室内完成实验,课后难以继续或重复实验。从而导致实验效率低、效果差,无法真正实现设计性实验,无法培养系统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体系不完善,系统性不足
   部分本科院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学时偏少(甚至没有)、实验项目数量少、设计性实验少、整体难度偏低、理论与实验衔接不紧密、实验体系不完善,与金课标准的“两性一度”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无法形成对理论教学的强支撑,更无法实现实验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同时也无法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系统能力培养欠缺。
   (三)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实验教学手段单一,一般是由教师讲解后学生完成实验,所有实验环节都在实验室进行,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学生实验的完成率低,复杂的设计性实验指导效果有限,实验评价不够科学合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替代硬件实验,重构设计性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
   二、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重构实验教学体系
   (一)Logisim虚拟仿真软件
   Logisim是一款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开源软件,可以二次开发,其采用构建原理图的方式实现数字电路设计,设计过程简单直观,调试方便。非常适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在国内外很多著名高校得到广泛使用,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S61C课程一直采用该平台,国内也有一些大学在使用该平台[3]。
   引入Logisim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替换传统硬件实验箱,可以打破硬件实验箱的局限。教师可以在Logisim平台上开发灵活多变、注重系统能力培养的设计性实验项目,改变原有按固定实验内容,按固定步骤连线/拨动开关的实验方式;学生利用虚拟仿真平台随时随地开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硬件实验,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硬件实验对固定时间、空间的限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引入与建设解决了硬件实验调试困难、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难于课下继续或重复进行实验的问题,同时提高实验效果与实验效率。也为构建以设计性实验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层次递进的计算组成原理虚拟仿真实验体系提供前提条件。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利用Logisim平臺的优势,设计“点面结合,递进综合”的实验项目[4],构建适合于普通高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仿真实验体系,构建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增强设计性,注重完整性
   Logisim的灵活性、调试的便捷性和结构化的设计方法,为增加实验内容提供了可能。实验项目由较少的设计性实验,如图1所示的2个实验(1验证型,1综合型),调整为4个设计性实验(内含12个小实验)。通过编码与校验设计3个实验项目,熟悉Log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把曾经枯燥的编码理论通过可视化的实践应用进一步加深理解。后面3个设计性实验全部都是围绕构建单总线CPU设计来进行设置,通过自底向上、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从运算器、存储器到CPU,逐次递进最终构建出支持8条MIPS指令,能运行冒泡排序算法程序的单总线CPU。实验设计性更强,实验项目涵盖完整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部件设计原理,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
   2.理论实践一体化
   实验教学项目紧扣理论教学知识点,理论教学主要章节后都紧密衔接设计性实验,层次递进,如图1所示,课堂上讲相应理论的同时就嵌入实验知识和内容的讲解,课后马上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电脑上无缝进行实验(有线上实验环境的支持),通过实验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3.注重系统能力培养

202205152212

相关文章: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 4 “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 5 让阅读真的发生
  • 6 探究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
  •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
  • 9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的实践和推广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