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研究

2022-05-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吕聪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本文字数:2797

  [摘           要]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模式,特别是要大力推动“互联网+”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尽管大多数高校都立足于构建“互联网+”格局,积极探索多元化、系统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但“互联网+”的应用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简要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对策。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48-03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特别是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新思想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尽管“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多数高校不断加大“互联网+”教育的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但有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方面还没有适应“互联网+”教育,思政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政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效能化。对此,高校应当着眼于构建“大思政”格局和“三全育人”机制,在深刻理解和认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解决“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进而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因此,高校应深刻理解和认识“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促进思政教育向纵深开展。深入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互聯网+”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产出效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将“互联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进而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由于“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融合性和互动性,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使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还能够积极培养大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通过将网络道德纳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倾力培养大学优秀的网络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对复杂的网络内容进行分辨与整理,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的侵害,进一步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互联网+”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领域
   “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机制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导致很多大学生兴趣不够浓厚,甚至对思政教育产生反感。将“互联网+”应用于思政教育中,能够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领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有的高校利用“互联网+”在学校内部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将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实践,构建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型教育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的高校则运用“互联网+”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机制,科学设计多媒体PPT,并将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要闻融入多媒体PPT中,促进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的现实转化。
   (三)“互联网+”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改革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求高校把构建“大思政”格局作为重中之重,同时也要在强化“三全育人”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融合性,能够在构建“大思政”格局和实施“三全育人”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例如,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使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思政教育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这对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高校可以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着眼于促进随时随地开展思政教育,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育网络化运行机制,强化各类平台建设,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互联网+”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表现为能够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实现随时随地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思路缺乏创新
   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思政教育思路缺乏创新,很多高校尽管已经将思政教育纳入“互联网+”教育中,但缺乏对“互联网+”思政教育的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直接导致思政教育水平不高。例如,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信息,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加之大学生缺乏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对大学生极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有的高校不注重培养大学生如何科学识别网络信息,个别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不良言论,甚至对一些错误的“焦点”跟风。有的教师则不注重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教学,如在开展“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教育方面,教师没有运用生动的案例进行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对“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理解不到位,教育效果不佳。

202205222008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