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与思考

2022-06-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阮环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936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形成过程中在政策成因、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方面与德国“双元制”模式存在相似性。通过总结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的部分经验和对比德国“双元制”产教发展的特征,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需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关键作用,深度参与学徒培养过程;加强师徒关系内涵建设以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政府监督考评机制以促进现代学徒制体系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94-04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8月提出的一种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布局了56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已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1]。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经过多年试点已经处于全面推进的实施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典型特征与我国在试点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取得的部分经验,对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提出几点实施建议和思考。
   一、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政策要求:产教关系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体现,能够代表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与进步。从我国颁布的多部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中可以发现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经历了产教融合由浅入深的递进式成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4年,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要进行职业教育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要求按照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培养”的模式定向育人,加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平台。同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就招工招生一体化、校企双元育人、双师教学、学徒学生双重身份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构建了现代学徒制体系发展的长效机制。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再次强调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明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1+X证书制度试点”,丰富学习成果认定的方式,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明确校企“双元”育人的主要工作任务。同年《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从招生招工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4月,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年10月,两办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纵观我国有关现代学徒制政策文本的发展路径,,由现代学徒制作为先进代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体现出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的递进式发展特征,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产教融合取得的部分经验
   2014年以来,多地职业院校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主要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创新。在这期间涌现了一些优秀的案例做法和宝贵经验,主要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深度推进
   传统的以学校主导的教学模式停留在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法观念,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产业的实际需求。而“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则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师结合承担教学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进行考核评价,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过程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因此,学徒人才获得社会广泛好评。在这方面的做法以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采用的“雙主体”育人模式为典型代表[2,3]。在师资共享、产研合作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发挥出优势互补的作用,校方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力量和人才支撑,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革,使当时趋于停滞状态的合作企业重新运转,实现扭亏为盈。企业在尝到校企合作的甜头后,则反哺学校学徒培养过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助力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二)校企双方利益边界不断获得优化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职业院校相对主导权较大,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曾呈现“校热企冷”的局面,使合作关系停留在浅表层面。在破解“校热企冷”问题的过程中,明晰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是关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利用自身的平台、项目、资源,帮助学校培养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人才。学校则是受益于企业的优质资源,例如,实习环境以及企业对实训条件的投入,而企业得到的回馈是学校输送的学徒人才与培训产品服务。学校关注的是学生愿意“走进来”、毕业时能够“出得去”,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追求的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而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是获得最大化利润和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明晰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才能实现长远的合作关系。在这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校方在跟华为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把企业面向在岗工程师的认证培训移植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跟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结合,形成“课证共生共长”模式。学徒经过培养之后,获得了企业认可的工程师证书与岗位能力,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共赢。

202206062224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