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2022-06-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波 顾振飞 聂百玲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本文字数:2530

  [摘           要]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为解决学历和技能之间的契合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领域广、涉及技术多、一专多能、培养“通才”的综合性特征,使其人才培养方案和“1+X”证书制度的融合有着独特性,文章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案例介绍其实施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175-03
   一、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至2020年3月,已公布第三批证书和标准,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一专多能”,拓展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其中,“1”指学历证书,是基础;“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是对学历证书的补充。“1+X”证书基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给出了职业技能的标准和要求,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主体之一[1],需要依据专业相关领域的“1+X”证书标准,优化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能人才成才渠道,最终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支撑人力资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自2012年起,物联网技术已连续多年都被国际权威资讯机构列为位于前十的重要技术趋势,物联网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2]。物联网是一个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的万物互联的网络,其应用涉及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多个领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智慧化和智能化发展[3],简而言之,与智慧、智能相關的行业或领域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目前,“1+X”证书中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就已经包括传感网应用开发、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车联网系统集成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和运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等。
   综上所述,立足“1+X”制度要求,研究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物联网方向在大学专科层次的唯一专业,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培养能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3]。由于是近几年新设立的专业,,所以开设的院校并不多,且主要是从电子信息或网络通信等专业孵化而来,其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架构的设计缺少专业特征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是一门涉及网络通信、软件开发、电子设计、测控调试、项目管理等传统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通才”,这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但是,目前各学校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时,原专业的历史痕迹较重。例如,电子信息专业孵化来的,课程中电子信息类的课程较多;网络通信专业孵化来的,计算机网络类的课程较多。课程体系架构设计缺少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专业特征,一方面教学内容缺少串联主线,人才培养脉络不清晰,人才知识和技能的特点不鲜明;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缺乏递进迭代,人才培养层级不明确,知识和技能的构建路径不明朗,导致无法实现培养合格的“通才”这一目标。
   (二)培养规格对职业技能要求的兼容性不强
   物联网技术应用涉及农、工、商等多个领域,在已公布的“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中,有多个证书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这些证书除了存在共性技能要求外,还带有不同行业应用领域的特殊职业技能要求,目前,各“1+X”试点学校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多围绕学校试点的1至2个证书进行设计,培养的学生虽然可以适应该证书的要求,但无法满足其他相关或相近证书的要求,课证融通方式单一化,培养规格与高职教学标准、“1+X”认证标准、技能大赛考核标准三者间的衔接点不准、契合度不高,对职业技能要求的兼容性不强,无法有效引导学生“一专多能”,也无法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支撑人力资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多类生源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在校学生,还应承担上岗、转岗、再就业等社会人员的培训,同时,在校学生也有着工作和继续深造的不同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在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很少兼顾工作和深造两类在校学生的不同培养需求,社会人员培训更是不涉及,往往单列,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教学资源利用率低,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方向不明确,无法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有的放矢”和技能人才成才渠道的畅通。

202206062224

相关文章:
  • 1 新课程杂志2023年2期作者目录
  • 2 新课程杂志2023年1期作者目录
  • 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 4 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
  • 5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法的运用
  • 6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策略
  • 8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 9 论听障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 10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