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2-07-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史丽楠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本文字数:2495

  [摘           要]  英语是国际间进行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学术探讨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贸易更加频繁,使得英语成为很多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构建了我国完整的教育体系,两者的教育任务各有不同,但同样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育高级技术人才或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对于我国未来的人才储备至关重要。英语课程是高职教育中的主要课程之一,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和优化,做到与时俱进,是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交际功能为切入点,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文化交际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10-03
   语言既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特征,也是母语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这是语言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接触到所代表文化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对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不只是简单地学习字、词、句,更要学习它们的思维习惯和独特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精髓。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果只单纯教授学生记忆英语语法和英语词汇,不了解语言背后代表的文化内涵,那么这种学习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刻理解其精髓,,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同时,缺乏跨文化意识,无法正确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人际交往。所以,要加强英语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得体地运用。
   一、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实用知识,了解西方文化
   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其主要目的就是应对考试和检查,忽视了学生英语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语文技能和书面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文化渗透和文化教学,进而导致学生产生错误认知,觉得学英语就是学语法和词汇。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僵硬化教学,导致分数成为学生英语能力判别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充分掌握英语知识,而且不理解不同语境下英语知识的运用,导致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弱。由于不同英语的运用方法和规则,进而语法规则显得无所适从。像“Do you like a cup of milk”虽然符合英语语境,但是在西方国家一般不会这样说,因为表现出特别强硬的口气,不礼貌,所以在进行交际时可以换为“Would you want a cup of milk”。此外,鉴于文化差异,英语母语者会宽容对待其出现的语法和语音错误,但是如果违反了语言规则,则不会被谅解,反而会觉得不够礼貌。在语言交际中,语言规则是为了达成特定目的,说话双方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且共同遵循“合作原则”[1]。所以,学习英语语言,必须充分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实用知识,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然而,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西方背景文化教学,这使得很多高职学生缺乏对文化学习的重视。比如,对于“White elephant(白象)”,在中国人眼中是纯洁、高贵的象征,但是在英语中意思是华而不实、昂贵无用。这是来源于一个文化典故,在亚洲,白象是古代泰国王室的象征,由于白象十分稀少,进而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珍惜。一般的大象帮助人们劳动获取食物,从而存活下来。而如果大象不用来劳作,只是单纯地养着,则对普遍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即使是泰国的贵族也不会随意饲养大象。因此,如果哪位大臣得到了泰国国王赏赐的白象,那就说明他令国王不满了,而赏赐大象是一种惩罚。因为白象本身就被视为宝物,而且又是国王赏赐之物,任何人都只能全心全意进行供奉。而白象又不能劳作,又需较大的开支,进而大臣家道很快就会衰落。这样国王的目的达到的同时也不会受人诟病。对此,后来英语中对White elephant的解释就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有充分理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有效掌握西方交际文化。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掌握其语言用法和实用用法,进而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避免“文化休克”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为含蓄。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做好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避免“文化休克”。具体而言,文化休克指一个人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转移到陌生的文化环境,在一段时间内会因失去社交符号和手段而产生排斥、不安甚至恐惧心理。因为某个原因,学生需要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中,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带来相当大的交际困难。因此,学生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把握两者差异,避免产生“文化休克”。此外,由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进而文化差異较为明显。中国人偏向于感性,西方人偏向于理性;且西方人喜欢冒险创新,中国人喜欢平稳安定;西方个体主义鲜明,中国则崇尚集体主义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着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尤其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面,做好比较、总结和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意识。
   (一)赞美之词

202207062149

相关文章:
  •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2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3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4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5 习得缩写方法 掌握缩写技能
  • 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
  • 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 8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9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10 微信平台在家校亲子共读中的作用解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