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2022-07-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孔蕴雯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465

  [摘           要]  “1+X”证书制度的发布,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重构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前进方向,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从“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内在要求出发,挖掘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标准与证书企业标准衔接,搭建模块式多层级课程结构,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建立多方参与、全方位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以重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旨在为“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学分制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31-03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了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方案指出“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后出台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又进一步提出“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1+X”证书制度方案的提出,对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制度和设计上提供了前进方向。然而政策到实践的有效落实,必须对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即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证融通”[1]。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内在要求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制度中,“1”指学历证书,是学习者在学校学制内完成学习任务而获得的学历凭证。“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依据职业技能标准颁授的代表劳动者在特定职业领域内技能层次水平的凭证[2]。可以说,学历证书强调的是学生要在学校建立通用学科知识体系,它既包含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知识,又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更包含学生所学专业的学科知识。它体现的是基础性、标准化及普遍性的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强调的是学生要获得与职业相匹配的技能知识,职业技能证书的“若干”又强调了职业技能的获取并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或工作岗位。它体现的是专业性、多样性及针对性的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中技能提升的重要渠道。“+”则包含结合、融合之意,要求实现学历与证书的协同,实现“课证融通”、学分互认,,旨在搭建起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立交桥,建构全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对高职院校来说,开展“1+X”试点,不是在原有的学历教育上以堆叠方式增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考证,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不符合减负减压的政策方向,又无法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考工的一致目标。高职院校应依据“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结合“课证融通”理念,通过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课程体系重构等举措,实现课程内容与考工内容的有机融合,实现为学生“赋能”的意义。
   (二)“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
   1.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内在融通
   学历证书是学历教育认同的学习凭证,而职业技能证书更多体现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诉求的不同之处。因此,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虽相互独立却又内在融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通过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机制,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渠道。“1+X”证书制度旨在搭建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之间的桥梁,完善不同教育目标之间知识、技能要求的标准化建设[2]。
   2.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速度加快,要求高职院校跟随产业变革及趋势进行专业和课程动态调整。“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相匹配,学校、企业多方参与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
   3.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
   “1+X”证书制度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校企产教融合,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现代学徒制等形式,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课程目标制订、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内容讲授及课后评价,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双元”育人形式。
   4.通用能力与专门能力复合培养
   随着科技进步,原有单一的工作岗位逐渐被机器取代,新增了一些多领域交叉的岗位群。“1+X”证书制度要求学历教育结合“X”证书,对学习者通用能力与专门能力进行复合培养,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与之相应,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求从单一的专业向专业群发展,在专业群内部整合专业群平台基础课程,培養学生本专业群要求的通用基本素质和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中融入“X”证书,使学生获得适应岗位需求和职业变化的专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3]。
   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207122228

相关文章:
  • 1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2 农村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办法探讨
  • 3 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4 英语绘本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6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初探
  • 7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
  • 8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及对策
  • 9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研究
  • 10 前置性学习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