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22-07-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周蜜娟 赵宜莲 袁燕琳 朱朗玥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840

  [摘           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将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20级和2018级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创建配套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课后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以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实验组学生的总体认可,实验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    键   词]  信息化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康复评定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73-03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逐步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议题,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列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1]。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起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灵活的组织方式、多元化的资源形式和互动途径,近年来被众多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康复评定技术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以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层面,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助长了思维惰性的形成,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但实际应用相对较少,主要局限于对部分线上资源的简单应用,没有将线上线下学习进行深度融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进行周密、细致的教学环节设计,在教学中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20级和2018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年级学生分别为324人和228人,选用的授课教师、教材均相同,学生在性别、年龄和综合素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2018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0级学生为实验组,教学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方法
   1.准备阶段
   实验组教师需做如下准备工作:首先,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创建康复评定技术班课,每次课教学前5~7天,将相关学习资料PPT、教学视频、微课等资源上传到平台上,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下肢长度测量有几种方法?需要确定哪些骨性标志?”每个学生在手机上安装超星学习通App,注册账号登录后,凭老师公布的邀请码加入班课,查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开展移动自主学习,师生利用班课平台及时互动交流。
   2.教学实施
   实验组:(1)课前教师上传配套教学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测试题和上传自己操作的视频。对于学生登录和任务完成情况,系统会显示出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反馈,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2)上课前两分钟教师设置签到模式开启签到功能,以便于辅助考勤并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随机点名提问,或发送随堂习题让学生在手机终端回答,教师则通过手机终端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相对容易、微课质量较高的内容进行翻转教学,如学习人体形态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协调评定等内容时,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完成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对同学进行的人体长度、围度的测量,平衡评定等操作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课堂上教师不需要把本节内容按顺序逐一讲解,只需要讲本节的重点、难点,并针对学生自学留下的疑问进行解答,对操作中存在的常见错误进行纠正演示,还可组织一些拓展型、任务型、模拟型的活动,进行小组讨论、汇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提问、分析、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掌握所学知识及技能。对知识掌握较难、操作性强的内容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如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步态分析等,课前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网课资源,观看肌肉解剖图片、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等视频资料,理解肌肉收缩是如何产生动作的,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便于知识的掌握。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相关功能的基本理论的讲解,又要注重评定技术的操作示范。每讲解完一个肌群肌力评定或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交替扮演治疗师与患者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将随机抽取小组进行操作展示,学生之间先进行互评,随后教师点评、打分、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远程观摩医院患者等案例教学。如学习偏瘫、截瘫评定等内容时,对于脑卒中运动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等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提前和医院康复科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沟通,确定典型病人供教学使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签署教学示教同意书。通过网络实时观看临床带教老师与患者之间如何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如何进行评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提前领略职业岗位的内涵,而且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临床情景的差距,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3)学生在课后进入平台,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及时审阅,通过平台数据的采集及分析,掌握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总结学生易错的习题,及时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在平台发布讨论内容,师生互动进行答疑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202207122228

相关文章: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 4 “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 5 让阅读真的发生
  • 6 探究小学语文构建互动课堂的策略
  • 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
  •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策略
  • 9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0 农村小学开展语文阅读的实践和推广策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