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蒋婧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本文字数:2758
[摘 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每天四问”主要是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问”对职校开展生命教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依据“每天四问”将生命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道德教育,阐述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作法。
[关 键 词] 陶行知;“每天四问”;生命教育;职校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00-03
“每天四问”是陶行知校长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陶行知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们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1]这四问关注了一位教师每天要做到的四个基础方面:身体健康、知识进步、工作责任、思想道德,符合唐代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本质,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生命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般来说,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关注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紧扣生命发展内涵,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个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生命发展规划和生命价值的提升[2]。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
基于对陶行知先生“每天四问”的研究,结合现阶段职校生特点,我将职校开展生命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道德教育,使得广大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3]。
一、“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健康教育、打造健康生命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陶行知先生的“第一问”中提到的健康教育我觉得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的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只有身心两个方面都健康的人,才能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而忽略身心健康的人,就等于是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据报道,2016年1月12日晚上,广东一职校生因与几名同学宵夜喝酒,在返回宿舍途中不慎掉进校内教学楼旁边的湖里,溺水身亡。2018年4月17日,上海一名职业学校二年级的男生因与母亲发生口角,愤然打开车门跳下卢浦大桥。2021年9月10日下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的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纠纷,其中1名学生被对方殴打致死。
近几年,当我们翻阅报纸、观看电视、点击网络时,我们会发现,每天都有无数个年轻生命离我们远去:或因为人身安全,,或因为心理健康,或因为情绪障碍。这些生命之花还未绽放就黯然凋谢,生命的华美乐章还未奏响就戛然而止,这些极端损害生命的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相关调查报告表明职校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在职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生命健康教育在高职阶段主要包括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生命价值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经过大量研究和论证,确定以“一主一辅一渗透”方式开展生命健康教育。“一主”是以生命教育课为主线,认识生命教育,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时间,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突出不同年级生命教育的目标,選取代表性的生命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呈阶梯状提升。“一辅”是以体验活动为辅线,提升生命教育。开展的体验活动有珍爱生命系列活动,主要是唤醒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积极进取、爱惜生命,如制作“生命教育”电子小报、开展消防疏散演练、观看安全禁毒等活动。“一渗透”是学科渗透,润泽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同语文课、体育课、英语课、德育课、专业课等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抓住课本中人文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本感染,提升学生的生命感悟能力。
二、“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生命发展教育、关注生命成长
在关注身体健康之后,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学问是否进步的问题。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光有健康的身体是不够的,还要有日益精进的学问。
对于如何精进自己的学问,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五字要领。第一个是“一”字,即“专一”的一,愿意将全部的精力投入研究中去;第二个是“集”字,即“搜集”的集,广泛搜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是一个认识提升的过程;第三个是“钻”字,即“钻研”的钻,面对问题不逃避、不畏难,能迎难而上、死磕到底;第四个是“剖”字,即“解剖”的剖,有用的拿来运用,没用的舍去抛掉不用;第五个是“韧”字,即“坚韧”的韧,在做学问上要用韧性战斗的精神坚持下去。
中考落榜的职校生,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点,如学习不够主动、缺乏自信比较自卑。对此,我会邀请他们身边的优秀学长进班聊一聊他们的事。季学森是我校2019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本着对计算机的热爱及对每个软件程序代码强烈的好奇心,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研究、获得了2021年第三届江苏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一等奖好成绩;陆明松是我校2018级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的学生,入校后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并获得优秀成绩,入选了“2021年扬州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周显惠是我校2017级经贸旅游系五年制大专会计专业学生,有着“如果幸运有另外一个名字,那么它一定叫努力”这样的信仰,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五年高职生涯收获满满。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告知他们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起点不高,但不能轻看自己。只要心中有梦想,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2022071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