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英语“GSDIE”课程模式探析与实践

2022-07-2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夏锦萍 洪艳琼 任梦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730

  [摘           要]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是传递语言知识技能的载体,更是传递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载体。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性地提出适用我国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模式设计框架“GSDIE”模式并加以实践。
  [关    键   词]  高职英语;“GSDIE”;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046-03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规范、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等的载体。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外语不可避免地接触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如果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不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不关注价值观塑造问题,没有意识到潜在外来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将语言教育与育人割裂开,就无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及其教学研究综述
   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有其理论依据,国内外一些教育家、哲学家对其进行过相关探讨和研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991)认为,“所谓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心智交流互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自由天性。[1]”
   1987年,德国教育管理部门将关键能力培养纳入德国职业培训体系,规范了职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德国职业教育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而是将关键能力的养成与专业课程相融合,通过专业课程的教授来熏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
   外语教学研究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目前国内学界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研究中。这一教学研究又分为三个方向:量化研究、质化研究以及非材料性混合研究(高一虹等,1999)[2]。质化研究主要针对个案的研究以及课堂中学生的具体行为研究,例如,当今比较热门的关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陈李艾伦 2015)[3]、关于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董小红 2007)[4]或者介绍教学技巧(魏芳2009)[5]等。
   二、“GSDIE”教学模式的提出
   基于Skilbeck(1984)[6]提出的“情景模式”及教育家 Sternhouse(1975)[7]提出的“过程模式”教育体系,本课题尝试提出适合中国高职英语教育背景的“GSDIE”教育体系(见图1)。
   Skilbeck“情景模式”[6]的第一步主张把课程设计置于某一具体的社会文化结构中,暨以单个的学校为情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入手进行课程设计。第二步,拟定目标。第三步,设计教学方案和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教学工具、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第四步,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经验、反思分析,进一步阐明问题。第五步,对课堂情况、课堂活动以及参加者的表现等进行评定。
   Sternhouse(1975)[7]提出的“过程模式”以结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专注于分析课程结构设计各门课程。
   本研究尝试提出“GSDIE”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模式,希望为中国高职英语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GSDIE”模式分为四个体系:
   (一)目标体系(Goals)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G”)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描述和量化,是以此为依据制定能为英语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和价值观指引的预期成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当前轰轰烈烈的高职教育改革热潮中,应顺应时代,不仅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能力需求、就业需求,更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高的需求,助力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设计体系(Selecting\Design)
   本着“培养产业所需的职业人”这一定位,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满足他们的成才需求,选择、设计适合“90后”“00后”高职学生发展现状的学习资料。高职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渐稳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意识不断加强的阶段。高职英语课程有其显性教育作用,例如教授英語语言知识、职场英语应用技能、英语学习策略等。同时,也具有其隐性教育意义,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规范、观念等的载体。课程思政的实施主阵地是课堂,实施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课程,媒介是课本。傅建明(2000)提出,决定课程本质的基础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又来源于文化[8]。知识(经验)、价值规范、制度和艺术通过教育从一代传到下一代,英语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涉及的文化比较世界性、多元性,比较纷繁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文化知识。因此,教育者需对英语课程进行梳理、选择和重组,以适应社会和国家对高职技能人才英语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被学生所接受。
   (三)实施体系(Implementation)
   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围绕“怎样培养人”来进行构建。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用)”(2019),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英语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培养面向产业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9]。对这类显性目标,我们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视阈构建高职英语课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认知、体验以及构建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是在不断的行为活动中获得的,也就是“知行合一”(Learning by doing)(乔纳森:2002)[10]。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分析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思政目标自然地融入不同的章节,在实际的实施中细化教学设计,落实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能在第二、第三课堂辐射加强。

202207282242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