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彭晓雪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633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社会民众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更高的重视。因此,学前教育当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高职院校是人才孵化的重要基地,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其是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力军。一定程度而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整体质量。主要从多个层面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路径展开深度的探索和分析。
[关 键 词] 新时代教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48-03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学前教育事业,在这一教育改革春风的推动之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不同形式的幼儿园大量涌现。基于此,学前教育事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量的方面要求越来越大,在质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工作者本身所肩负的育人责任也越来越大,应该不断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创新,致力于培养更多优质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模糊,重心偏差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学前教育事业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而高职院校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孵化基地,其主要目标是构建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积极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中。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道路还存在一些阻碍。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则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培养的重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简单来说,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全方面、全过程、多层次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投身岗位工作的时候,能够更快地适应,能够与岗位职责相匹配。但是在践行这一目标的过程当中,却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主要是往高素质实践型人才方向倾斜。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对高素质所囊括的具体定义不够清晰,缺乏具体的表现形式。因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该专业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没有明确的教学改革方向,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另外,高职院校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在具体过程当中,对人才培养的重心却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难以实现专业化成长。
(二)教師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见教育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教师本身于教育而已,是灵魂、是核心。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但是在当前高职学校教育专业实践过程当中,不难发现,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教师队伍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和有机结合,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本身缺乏学前教育经验,没有深入接触过幼儿园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是倾向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纸上谈兵的情况较为严重,没有实践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在于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任教老师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对心理学管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认知不足,理解不够深刻,专业水平较低,继而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对于学生的“学”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虽然在专业教学中,融合了新颖的内容,但是并没有立足于教学体系的高度,对教学流程重新设计,对教学体系重新规划。可见,“融合”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融合,而没有从实质上进行改变。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路转向
(一)师德为先
学前教育是我国传统的师范专业当中的一种形式,具有清晰、明确的指向性。简单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根本任务始终保持不变,应该积极迎合时代的潮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现代教育的实际需求。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更多的是往学徒制、企业师傅制、双元制等方向发展,一定程度而言,这类理念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又有多高的适配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的职业教育专业之间有明显的区分,它有自己特定的属性,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在于高精尖技术人才的范畴,而是不断地加强对专业人才教育情怀、高尚师德的塑造。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当中,它更是一份充满爱、充满温度的事业,而不是机械性的工作,不是冷冰冰的职业。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应该走坚持师范教育的阳光大道,坚持师范教育的根本方向,把培养学生师德放在所有教育工作当中的首位。
(二)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全情投入,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才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无论是专业知识的获得、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是专业理念和道德品质的养成,都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获得效果。因而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所有的育人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展开。在学校当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战场,也是老师育人的主要场所,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之上,应该回归课堂育人的主要阵地,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让学生获得专业发展、成长、提升。
202208062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