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揭丽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582
[摘 要] 高职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执行者,应将思政教育元素、意图、内容及丰富内涵渗透至
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基于此,简要论述思政教育对
学生日常管理的助力作用,分析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融合的基本原则,重点从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学风建设、构筑宿舍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探究高职辅导员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思政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45-03
高职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之一,作为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群体,高职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反观辅导员所实施的思政教育,倾向于以专题班会为载体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念、思想精神,在与学生相处中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为主,且思政教育的渗透性、浸润性不足,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并且很容易诱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为改善此种思政教育现状,高职辅导员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找准自己的教育职能,争做学生灵魂工程师、思想引路人,以无痕式、人性化、柔性化的思政教育、学生管理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让学生在树立正确思想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的综合提升。
一、思政教育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助力作用
思政教育是由内而外的教育活动,关注学生认知思维、健康心理、道德品质的综合发展,以隐蔽式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调动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本质追求。而学生管理是一种由外至内的管理活动,以学校规章制度、班级规则、课堂堂规、学生行为规范等为管理工具,注重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均服务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但作用机制、影响深度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特征。综合而言,思政教育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助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助于变强制性管理为学生自觉遵守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学生不理解、不支持、不认可、不配合。部分辅导员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任务。而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不愿意被教育、被管理”,这样使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特点出现矛盾,诱发学生逆反、抗拒、抵触、厌倦等负面情绪,使辅导员与学生间关系恶化,降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并且会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学校规章制度或各项规则并非为了制约其发挥或压缩其自由空间,而是为了维护安全稳定的学校环境,保护每一名学生的合法权益,以此消除学生对辅导员管理的错误、片面、不理性认知,提高学生对日常管理的依从性,并且将学校、班级与课堂上的各项规则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内在认同,有助于变辅导员强制性管理为学生的自觉遵守[1]。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高职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唯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学习。高职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其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判断标准易于动摇,行为习惯也时刻处于波动状态,习惯在辅导员及课程教师的监督、同伴的带动下进行学习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学习倦怠、不遵守相关管理及行为规范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在学校学习期间形成规则意识、自律能力,在未来就业时便会因不满足社会需求、岗位工作要求等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融合,能够发挥思政教育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及行为导向的作用,体现出督导员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浸润在蓬勃的正能量内,与同学、教师和谐友善相处,可以朝着自己的理想职业、未来目标不懈努力、持续发展,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水平、行为习惯、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2]。
二、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融合的原则
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融合,并非将两者机械性堆砌,而是要遵循思政教育的基本逻辑、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道德发展状况等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高职辅导员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社会性原则
高职院校以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专业型人才为己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社会定位决定了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融合需要遵循社会性原则,即面向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所學专业、未来发展前景、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等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综合性管理,除了提升学生行为规范性、学习自觉性、实践主动性之外,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道德素养、品德人格,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学会处理复杂情形并突破现实困境,可以在未来快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求,以此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等性原则
高职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且受到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处于不愿意被管理的阶段,对辅导员的强制性管理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时遵循对等性的基本原则,即找准自己在教育、管理中的定位,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关系,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教育与管理方案,以共情倾听学生的内心诉求,能够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可以用平等的身份为学生做出行为示范、提供思想引领,以此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主动接受辅导员的教育管理。
20220806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