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思政教育者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导向

2022-08-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曾芸芸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493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存在很多难点。为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进程,,应该积极探索其大众化的主要渠道。不可忽视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高校的主阵地地位逐渐凸显,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即思政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强调思政教育者应该积极履行自身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任务导向之下,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优势路径,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体上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基于此,对思政教育者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导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角色定位;任务导向;思政教育者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57-0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支撑下,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任务被提上了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民众精神的食粮,对社会生活、社会行为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一定程度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项精神武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战略任务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学校作为人才孵化基地和知识文明传播的场所,是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在这一过程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积极地发挥思政教育者的优势,体现自身的教育价值,立足于大局,立足于发展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维度推进落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社会性任务的进程。
   一、主导角色定位和主导任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和核心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可、肯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这一理论层次比较高,相对而言比较抽象,而普通大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高低不一,这导致社会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形成通俗易懂的认知。而将其大众化的过程,则是将这一理论逐渐由抽象演变为具体,由深奥演变为通俗,从最初的少数人理解演变为普遍接受认可,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大众化的过程。当前,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核心至关重要。但是在高校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影响因素。比如,部分学生对这一理论的学习不感兴趣、认知比较肤浅,且学习的态度冷漠,存在一定的排斥、抗拒情绪。究其原因是一部分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同时也与思政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构建不够理想存在关联。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思政教育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主导者,应该积极地落实好自身的主导责任。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思政教育者应该创新教育模式,调整教育手段,不要一味进行理论性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师只是空洞地进行理论性知识的灌输和说教,那么很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学生也难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解读,由此,教师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以生活化的元素、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动化、形象化,使其更加通俗易懂,继而引导学生认知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理论的魅力所在以及着重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功能:实践指导功能、解疑答惑功能。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思政教育者肩负着主导责任,因此,在具体的马克思教育主义教育环节,应该遵循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向,以清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目标为导向,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相匹配、相契合,这样的思政教育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如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相背离,则不应予采纳。这都要求思政教育者本身的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荣誉感应该到达更高阶段,从而发挥其主导功效,给予学生价值理念、社会理念的正确引导。其次,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者应该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等方面展开深度探讨、研究,构建系统的教育框架,罗列教育板块,并且能够切实地把握在哪一个教育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如何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统筹安排,使得教学的结构更加完善、更具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征。此外,思政教育者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就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言,它所蕴含的内涵非常深远,这一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庞杂丰富,很多理论内容是当前高校阶段学生难以消化的知识、难以达到的思想境界和思想高度,所以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不能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使烦琐、零碎知识内容充斥在学生的腦海当中,导致学生的思维变得极为混乱,不够清晰,难以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有效梳理。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教学,具体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直观化、可视化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继而为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也是思政教育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作为主导角色应该肩负的主导任务。

202208062136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