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2022-08-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梁晶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3期 本文字数:2632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日益频发,已经成为破坏高职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隱患。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需要将心理危机干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探析高职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最后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视角,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三个阶段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些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66-03
   为了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有关要求,各高职院校加大招生力度,高职学生队伍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日益频发,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意义深远。
   心理危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在1954年提出来的概念,他认为:“当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对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进行干预则会引发焦虑、不安、绝望等情绪。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暂时性心理失调状态的个人给予心理援助,帮助其缓解痛苦,摆脱不安。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和大学本科生一样,高职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8~22岁之间,正值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然而,因受社会环境、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具有区别于其他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性鲜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
   当今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以“00后”为主,“00后”个性鲜明,他们成长于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从小便能接触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玩微博、拍抖音、做直播、当博主……他们紧跟潮流,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走在时尚前沿,并通过网络与世界连接,是时代的弄潮儿。
   (二)缺乏目标,自控力较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以没有考上普通大学本科的高中生、职专生、职高生为主。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自控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对于大部分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而言,他们是“被迫”到高职院校就读的。高考成绩的不理想让他们失去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常常认为前途未卜。
   (三)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显著
   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出生成长在一个物质条件极其充沛的时代,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良好且家中兄弟姐妹少,家长的过度保护甚至溺爱让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感受而忽略他人想法,更有甚者逆反心理严重。
   (四)敏感自卑,不善于人际交往
   从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基本上都属于考试中的“落后者”。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他们在一次次的“被比较中”长大,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丧失自信,陷入自我怀疑,造成自我否定。“不如他人”的想法早已深深地埋在了内心深处,从而变得敏感且自卑,害怕甚至抗拒与人交往。
   二、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原生家庭、人际关系及个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方面
   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当下的社会环境是诱发高职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1.就业竞争激烈,学历内卷现象严重。“内卷”是一个网络流行用词,指的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同行间不惜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争夺资源,从而造成门槛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当今的劳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看重学历而不重视能力。学历已经成为当下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学历本就处于劣势地位的高职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成见颇深。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家长们鼓励孩子读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就能出人头地。社会也有“考不上本科就去读高职”的偏见,认为高职学生就是不如本科生。在这样的舆论偏见下,高职学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感到自卑无能。
   3.生活环境的改变。大学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要只身一人前往陌生的城市,独自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许多高职学生年龄尚小,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一切都要靠自己面对。在新生入学的适应阶段,学生容易出现思乡情绪,焦虑不安以致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二)原生家庭方面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原生家庭,大部分高职学生出现的心理症状都能追溯到他们在童年时期的成长遭遇。
   1.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受文化水平限制,部分高职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出现了偏差。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家长容易诱发孩子的心理危机。专制型家长习惯操纵孩子的一切,霸道强势并且忽略孩子的感受。在这样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或者暴躁叛逆。溺爱型家长习惯对孩子付出所有,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样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放任型家长忽略对孩子的关心,缺少亲子陪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202208062136

相关文章:
  • 1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
  • 2 基于OBE理念的智慧对分课堂设计与实践
  • 3 基于OBE理念的车辆驾驶控制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 4 幼师生情绪调控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 5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学业发展性评价研究
  • 6 信息化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在传染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
  • 7 陕西省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策略分析
  • 8 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的结构及信效度检验
  • 9 Matlab软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 10 网络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