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22-08-1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黄琪芳 霍思明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本文字数:2670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数学是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其产生的教育影响是重大的,加之高职作为社会发展中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教学质量对学生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注重高职数学教学优化是必要的。针对这一主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论述,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15-03
   整体而言,现阶段的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相较于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结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来看,学生的培养实际与理想的培养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不足。结合实际的教学能够发现,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关注学生思维建设以及学生思维建设受到多种因素阻碍的现象,学生的数学素养始终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本文以此为例,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一、学生数学思维的相关论述
   (一)具体内涵
   所谓思维即指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种概括、间接的反映。相较之下,数学思维较为特殊,其主要是指人的大脑运用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间接、直接反映数学对象的过程,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运用相应的判断与推理方法,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的过程[1]。
   (二)主要类型
   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对相应的数学思维进行归纳能够发现主要包含以下四种。
   1.归纳思维
   这一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身对知识的探究、观察以及理解,总结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具体内涵。注重这一思维的培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具体作用和价值,借此提升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
   2.类比思维
   这一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借助两种不同性质事物间的相似性,通过将一种已经获得并理解的知识转移到新的事物中的推理方式,即两个对象存在一致性或者同构关系,或者在一对多的同态关系中对两个对象系统进行类比。在这一思维的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和深化,由此发现数学学习中的奥妙,有利于提升数学学习实效。
   3.创造思维
   这一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突破原本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在探究中重新组合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新信息,遵循一定的规律,得出新的、多维的、独特的思维结果[2]。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能够借此拓展学生的其他学习思维,对其后期的发展进步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逆向思维
   所谓的逆向思维是指学生从事物的对立面、反方向思考,对传统经验或者已经成定论的、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者观点进行深入的论证、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改变僵化、刻板、循规蹈矩的认识模式,在结合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常识、惯例、公认的做法提出疑义和不同见解,使数学学习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具体在高职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可以借助这一思维对课本上的很多理论进行论证、探究,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数学学习体验,逐渐培养求新求异思维。
   二、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理念较为滞后
   通过观察实际教学能够发现,由于专业科目的设置,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较少,部分教师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实效,多会出现细致讲解知识的现象[3]。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高职数学难度较大有关,即高职数学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保障学生能够快速、有效了解、掌握,教师多会在教学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细化讲解。虽然学生在教师的反复讲解或者题海战术中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一定的方法,但长期如此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始终停留在简单地照搬公式解题的层面,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无法实现教育目标,数学思维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学课堂模式固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丰富性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实效。因此,注重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结合高职数学教学能够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仍旧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模式,教学课堂模式固化,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或者其他不良学习心理会加剧,造成整个教学课堂质量低下,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4]。另外,在固化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和时间较少,即使有也更多地倾向于基础较好且能够主动探究提问的学生,基础较差且兴趣薄弱的学生的交流非常少甚至没有。这样班级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提升教学实效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固化的课堂模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而且数学思维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也会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未来进入社会开展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三)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进入高职阶段后,数学对学生专业课水平的提升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素质教育对学生数学应用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还要能够学会应用和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但是受到有限的课堂时间、旧有教学理念、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切身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奥妙,无法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导致数学思维的培养受阻。数学知识的应用不足也是造成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实效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208142242

相关文章:
  • 1 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融入
  • 2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3 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 4 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5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 6 情景设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7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 8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9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