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6期 本文字数:2512
[摘 要] 高校社团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对“集体”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当前高校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社团活动规范性不足,缺乏良性考核机制;社团活动物质条件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接触美”的几率;社团活动层次水平较低,无法从专业或是哲学角度渗透审美教育,在管理体系方面缺乏美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高校社团建设方向应契合学生对形成“发现美—分析美—创造美”能力的需求;高校社团思想活动可结合时事热点,围绕“美”进行辩证讨论等高校社团建设与审美教育充分融合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校社团建设;审美教育;价值体系;审美能力;集体观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94-03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自愿组成且能够代表和反映广大社团成员意愿和利益的社会团体。除此之外,高校社团还是大学生发现并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以雅卓女子学堂实践探索美育社团的建设,助力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个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高校社团应该具备正确的审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指导,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高校社团建设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对“集体”的认知水平
高校社团是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学生团体,主要目的在于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丰富课余生活[1]。除此之外,学生社团还可以成为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的平台[2]。高校社团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还在一定程度上走向社会,让社会充分了解当代年轻人,建立沟通联络的渠道,为高校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不仅如此,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学生参加高校社团活动后,除了提升技能、增长见识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组织的一员。在各类活动中,,明确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全面加强对“集体”的认知水平,能够有效平衡个人诉求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本质便是一种“对规则美的高级理解”。如果将个人利益诉求凌驾于团队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不顾他人感受,毫无底线原则地“表达自身看法”,那么这种行为必定受到唾弃。总体而言,高校社团建设的意义在于,从“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宏观层面的美——集体主义精神,并在此种精神的指引下,规范自身行为,尽量避免行“不美”之事,做一个能够让其他人产生“美好体验”的人。
(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让他人如沐春风,且从内心深处获得“美好体验”,便说明这个人是一个“美”人(注:此处的“美”并不是狭义层面的外观之美),而这样的人普遍具有正确的“三观”。所谓“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别指代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其中,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个人的经历、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更多地涉及深层哲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而我国学生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要求每一名学生应逐渐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这种观念本身包含高度科学性、彻底革命性、强烈人民性、广泛包容性。因此,价值观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真实特性。如果一个人善于换位思考,能够时刻以大局为重,能够在团队面临困难时挺身而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集体的利益,那这个人必定会受到尊重。高校社团建设的另一个目的正在于此——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以此为基础,善于挖掘潜藏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并带动身边之人共同走向美好。
二、高校社团建设过程中与审美教育相关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规范性不足,缺乏良性考核机制
我国高校社团建设过程中,与审美教育相关的首个问题在于,很多社团活动规范性不足,缺乏良性考核机制。“审美”中的“美”指代一切美好事物,比如规则之美具体体现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此外,不能妨碍学校各类正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秩序。现阶段,部分高校社团活动在内容选择方面并不积极,思想价值导向并不健康。比如一些社团传递的思想与主流价值相悖,导致很多刚刚踏入高校的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出令人瞠目结舌之事。造成这类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对高校社团成员(特别是社团的组织者、学生领导干部)缺乏良性且必要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较为单一,以至于无法对某些成员的思想动向进行及时了解。综合来看,必须加强对高校社团的管理水平,应注重审美教育,帮助所有学生建立正确的美育理念,进而成为受社会主流道德、审美观念认可的复合型人才。
20220828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