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园园 孙佳佳 虞晓漪 张慧 陈诗 陈冬英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7期 本文字数:2771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情况,探讨职业认同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认同问卷分别对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135名学生进行实习前后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得分分别是(60.33±12.54)分和(62.83±12.10)分,职业认同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和社会实践是否与专业有关对实习前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前后职业认同在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社会说服两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需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对高职护生加强职业认同教育,以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高职;护生;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062-03
职业认同是职业人的自我概念,是对社会赋予职业角色的承认,从内心接受该职业,并对它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1],护士职业认同是指护士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认可[2]。研究显示[3-5],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质量、留职率等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职业认同作为护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6],影响着其学习的积极性、实习和就业的顺利过渡,以及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护生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在校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学习环境不同,也影响着护生的职业认同。本研究将调查实习前后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情况及人口学资料,旨在探讨分析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教育者和临床管理者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习前后学生各135名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自愿加入。(2)能够连续实习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无抑郁、焦虑等精神病史。(2)近三个月未遭遇重大生活事件。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通过查阅与职业认同相关的因素,确定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是否独生子女、居住地、兼职状况、社会实践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等9项内容。
(2)职业认同问卷
采用郝玉芳[7]编制的职业认同问卷,问卷包含5个维度,17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问卷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很不符合”“较不符合”“介于之间”“较符合”“很符合”,分别记为1、2、3、4、5分,总分17~85分,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感越强。问卷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7,折半信度系数为0.842,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护生职业认同水平的测定。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使用问卷星电子问卷以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星电子问卷做统一指导语,在护生实习前及实习后6个月,分别发放电子问卷135份,剔除不完整和真实性差的问卷,回收实习前护生有效问卷132份,实习后护生有效问卷127份。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x±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实习前后高职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实习前后高职护生两组各发放135份问卷,实习前护生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实习后护生回收有效问卷127份,回收率分别为97.78%和94.07%。
(二)不同特征高职护生实习前职业认同得分情况
实习前高职护生总分(60.33±12.54),,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五个维度平均分分别为(3.56±0.81)分、(3.45±0.86)分、(3.63±0.73)分、(3.45±0.74)分、(3.66±0.82)分。各维度平均分和总分均中等偏上,实习前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和社会实践是否与专业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文末表1。
(三)不同特征高职护生实习后职业认同得分情况
实习后高职护生总分(62.83±12.10),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五个维度平均分分别为(3.74±0.82)分、(3.59±0.83)分、(3.82±0.67)分、(3.35±0.75)分、(3.90±0.88)分。各维度平均分和总分均中等偏上,实习后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人口学特征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
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和总分进行比较,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社会说服两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維度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三、讨论
(一)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现状
本研究显示高职护生实习前后职业认同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余惠琴等[8]、王欣等[6]研究结果一致,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研究显示[8,9],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与教师的教育指导和专业态度有关,护理专业教师的态度越积极,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越强。护理教师应树立榜样行为,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将职业认知、职业精神融入课堂中,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沙龙等,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职业认同教育,使护生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个专业,热爱护理职业,提高职业认同感。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受临床实习环境影响[10],积极的支持性的临床学习环境不但可以加强实习生的归属感,而且影响护生职业角色形成,有利于护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11,12]。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临床实习环境,选择职业素养较高的临床带教教师,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岗位培训,积极沟通,及时帮助护生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增强归属感,使实习护生更快地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提高职业认同感。本研究发现高职护生实习6个月后,职业认同总得分稍高于实习前,这与何丽亚[13]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近年来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护生也普遍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2022090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