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书云 丛悦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723
[摘 要]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临床药学类
专业的
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且课程内容繁多松散、知识点掌握困难。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积累,结合学生学习状态、自学能力和课程特点,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化潜能,借助网络信息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的兴趣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加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药学人才。
[关 键 词]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专业技能培养;兴趣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55-03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尤其是经过抗击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对绿色药材的向往,使得中医药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身为中医药专业的一员,在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更需要我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1],包括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两部分。药用植物学是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其形态构造、种群分布及资源开发的一门学科;而生药学主要是利用植物学、化学等学科和现代科学技术对生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定、品质评价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其中,药用植物学中植物器官形态特征是药材鉴定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国家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药材的真伪、优劣是中醫药产业质控的源头,药材质量没有保证,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质控将是空中楼阁。目前,无论是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领域,还是流通、应用领域,从来不缺少熟练掌握仪器分析技术的从业者,但急需大量具有对药材真伪鉴别能力的药学人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主张,“以本为本 四个回归 一流本科建设论坛”指出高校的进一步教学改革,应提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综合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目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堂教学基本为教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2]。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是衡量学生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未来工作中必备的专业技能。因此,,对该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际鉴别经验的药学人才,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师要共同应对的课题。
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提高,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搜集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甚至用模拟动画进行演示,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但是“识药须识味”,没有亲身感知,尤其遇到性状特征相似、易混淆的药材,学生就会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想不起、用不了”,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和厌学情绪。
(二)学生存在畏难心理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知识点繁杂分散。学生刚接触该课程时,在教师的调动下对校园植物有认知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种类繁多、形态构造多样、类群特征易混,且内容松散、知识点掌握困难,理论与实践相分离造成学生存在畏难心理,有碍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三)课程教学课时不足
药用植物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鉴定特征,而生药学的重点是生药的来源、产地、采制、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定及常用伪品的鉴别等,课程内容松散、知识点多而杂、逻辑性不强。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丰富学习方法、细化讲解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学生也需花费大量时间理解记忆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36学时的理论教学明显不足。
(四)学生专业技能不足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四大鉴别方法,并能准确识别药材的基源,辨别药材真假与优劣。因学时和条件限制,学生对于课程要求300种药材、饮片的识别尚不熟练,更不要说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专业技能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善用典故与经验术语,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我国中医药博大精深,本草著作有400余种,凝聚了前人的精辟论述,民间也有众多有趣的传闻逸事。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与经典故事来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药用植物与生药的奥秘。经验术语用简洁易懂的短语,形象地描述药材的重要特征,是前人数千年来鉴定药材的经验总结。例如,讲授人参药材时,引入典故“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神草”“千年人参会跑”“赶山挖棒槌”“人参娃娃”等,结合经验术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人参的植物形态——“三花”“巴掌”“二甲子”“灯台”等,药材性状特征——“雁脖芦”“枣核艼”“铁线纹”“珍珠须”等。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印象、容易记忆,效果事半功倍。另外,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药用植物与生药的奥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0220908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