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强 周云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13
[摘 要] 当前,国内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够理想,这就要求高校寻找到可行的途径来保证思政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当然,高校思政工作并非只是某个学科的职责,所有学科的教学均要将其纳入其中,确保
课程教学、思政理论能够融为一体。从
大学物理
课程来说,若想保证思政教育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广大教师必须寻找可行的途径将思政元素渗入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这里所说的思政元素包括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奋斗精神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将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如此方可保证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物理知识,综合素质也会有明显提升。主要针对
大学物理课程中如何展开思政教育予以深入探析,在此寻找到可行的措施,确保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
[关 键 词] 大学物理;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21-03
高校物理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主要是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关注的重点。从当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一些教师将课程思政混同于思政課程,而且思政能力也较为薄弱,若想保证这些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必须寻找到可行的措施促使其对课程思政有清晰的认知,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将物理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出来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其思政能力大幅提升。此外,要构建评价体系,如此方可保证大学物理课程建设有序展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一、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目标
(一)确立合理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总目标
在展开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时,若想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展开,要将总目标予以明确,组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思政教育予以融入,确保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要大力培养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的物理人才。在开展日常教学时要将专业教学、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既定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选择,并将教学评价做到位,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入物理课堂中,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个人的政治素养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子目标
(1)培养爱国精神,促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正确的认知,并将“四个自信”内化为具体的行为。(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物理知识予以传授时要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科学、哲学切实统一起来,通过科学对哲学予以印证,同时要将哲学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教学时,将物理知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提炼出来,确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更具实效性。(3)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重点,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1]。(4)提高综合素质,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将思想品德内容纳入其中,确保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态度更加严谨。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站位、理念和要求
从高校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课程思政建设的受重视程度较高,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认知,并通过具体的言行予以外显。另外,民族、时代蕴含的精神也要清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其树立牢固的信念,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行为习惯。在展开课程思政建设时应该将方向予以明确,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1.课程思政的站位必须要准确把握
对课程思政建设予以分析可知,若想保证既定目标顺利达成,政治站位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立场、方向能够起到决定作用。从课程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对课程思政所处背景有清晰的认知,并要了解面对的各种挑战,从政治高度来思考问题,完成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将德育作为关注的重点,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等纳入其中,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大幅提升。从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来看,认知误区是现实存在的,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呈现相脱离的状况,教师在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时并不会对育人加以关注。在展开课程教学时,虽然教师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予以渗入,然而个人认知存在差异,这就使得两者的结合不够深入。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较多,但是最根本的就是站位不高。所以在展开课程思政建设时,必须将站位高度予以提升,将培养的对象、方法以及目标等作为出发点。高站位方可对党的教育方针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进而对其进行贯彻,这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人才培养也可起到促进作用。
2.课程思政新内涵要把握到位
在进行课程建设时,立德树人具有的统领作用必须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寻找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2]立德树人并非是纯粹的口号,要从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到可行的途径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而且内容、形式、方法等也要加以创新,确保知识、教学、实训、考核等体系中均能够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学生的道德品行有明显的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也可逐渐形成。将立德树人目标予以明确后,以此为基础完成课程建设工作,,对教学体系予以创新,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学习状态更为积极,创新能力有明显提升,尤其是要保证思政教育具有的育人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20220916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