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再设计研究

2022-09-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吕瑞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573

  [摘           要]  绩效管理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既要在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践行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要在课堂中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强化就业规划,,提升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发展息息相关,从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特点与建设原则入手,明确活动建设思路,有利于课程新生,也能使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与发展高度。
  [关    键   词]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24-03
   绩效管理课程优化与创新时融入育人元素,既能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也能借此契机助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优化,以此完善教育架构。故此,学校、社会、政府等应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关注和了解,学校应基于国家宏观指导不断完善教育架构和教育模式,确保思政元素与绩效管理课程的全方位融合,才能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助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一、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特点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具备自主性特点、全面性特点,加强对相关特点的全方位剖析,了解课程思政建设过程,有利于绩效管理课程进一步优化与创新,也能真正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特点明确课程发展方向,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自主性特点
   课程思政本身具备自主性特点,学校需基于办学特色明确发展目标,构建特色化教育,而学生也需注意自身发展,加强自主学习,教师也需强化系统性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架构。具备自主性特点的课程思政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清晰认知东西方文化差异,也能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充分感受思政教育的自主性特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多方主体的自主性,能确保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激发多方主体自主性,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基于时代变化创新课程建设活动,也能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中国化教育。
   (二)全面性特点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本身具备全面性特点,既要确保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也需要众多教师加强合作,挖掘专业教育中存在的育人因素,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确保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后,传统的课程育人由零散化转化为系统性,既能督促全体教职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也能汲取社会力量完善教育架构。具备全面性特点的课程思政能在学生成长阶段助力其形成正确价值观,也能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二、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原则
   通过全方位剖析发现绩效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应遵循人性化原则、整体化原则、特色化原则,真正基于学习者发展需要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才能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助推素质教育发展。利用素质教育改革契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既能实现绩效管理课程的快速优化与创新,也能基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提升课程建设的人本化,助力学习者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一)人性化原则
   绩效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应基于人性化原则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关注和重视,新时代学习者作为教育主体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教育工作者引导其自主学习时,应确保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既要培养合格接班人,也要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既能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也能基于时代发展需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助推人才健康成长。思政教育本身便是针对学生展开的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构建人性化教育模式,既能构建中国化教育,也能坚持以人为本原則,围绕学生进行人才培养,以此构建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教育体系,有利于体现教育价值,构建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专业教育。
   (二)整体化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应从全局视角出发,既要遵循整体化原则,提升课程思政的整体性,也要在培养高水平人才时助推学校、家庭、社会等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健康人才。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本身属于一个整体,打破传统各自为政的现象,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效均衡理论与实践教育,也能使教育和科研等充分体现育人价值和育人作用,以此使思政元素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助力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遵循整体化原则对人才进行培养,使人才提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其辨别能力,也能使其在多元化时代正确辨别接触的思想。
   (三)特色化原则
   特色化原则是指绩效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应基于学校特点和区域性特色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特色化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而学校可基于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从而确保课程思政活动的持续性发展。例如,区域内高校可加强合作,强化思政教育资源分享,以此借助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及时性特点拓展育人范围,有利于教育的优化和创新,也能在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中健全教育架构。学校应遵循党对学校的全方位领导,既要基于宏观制度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也应基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构建特色化专业教育,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确保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基于个人特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教育的新生,确保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09162146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