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于肖夏 于卓 马艳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488
[摘 要] 分子生物学
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达成、價值的引领为总体要求,结合
课程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设计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以期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德才兼备的青年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33-03
一、课程指导思想
《求是》杂志于2020年第17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程的文章,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的核心内容[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以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来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高校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将教师群体作为“主力军”、讲授教学作为“主渠道”、课程建设作为“主战场”的作用,将价值观的引导融于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使课程与思政协同进行,以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分子生物学作为本校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农学类专业重要的选修课程,主要讲授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基础的理论知识,并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芯片、DNA分子标记等分子生物学前沿知识及技术[2]。该课程对现代生物与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用性。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以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达成、价值的引领为总体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设计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以期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德才兼备的青年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课程思政的素质目标及教育内容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本课程的素质目标及教育内容如下: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与发展趋势,基因表达与生物体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的复杂性、精细性和可调控性;熟悉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理,让学生从分子角度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掌握核酸分子的精细结构和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②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其对科学实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③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素质,建立正确“三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3]。
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传达如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爱国:使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去追求祖国美好的未来,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进取。②敬业:做事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精益求精。③诚信:实事求是、信守承诺。④友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尊重包容。具体思政教学设计内容与要求见文末表1。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
分子生物学属于实验性学科,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课程特点,从多个角度优化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4-5]。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如通过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对某一个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目前分子生物学在我国及世界农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严格的课堂考勤以及检查笔记及作业等,教育学生诚信做人,不要弄虚作假。与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深入挖掘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四、思政教学融入案例设计
(一)思政融入案例设计1: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在当时研究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沃特森和克里克凭借着富兰克林的X射线衍射图片和艾佛利的细菌转化实验等关键的线索,将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交叉融合,利用他们高超的想象力,运用模型方法成功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这体现出他们精益求精、不断求索的工匠精神,以及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科研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思政融入案例设计2:分子生物学在农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展望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入应用,有助于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向农业生产现代化强国迈上新的台阶。通过向学生介绍植物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进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怀,督促他们努力学好专业,争做德才兼备的农业人才。
五、结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和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不畏辛苦、不断探索、刻苦钻研、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了解课程的真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有时代担当、心系国家的有用人才。同时,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202209162146